民情日記-關愛農村留守老人

起床鬧鐘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這是我們第六組在桑植縣瑞塔鋪鎮鳥兒嶺村“進村入戶”的第二天。

站在戶主劉老師的院子裡,享受著鄉村早晨的寧靜。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戶,村民大都住上了樓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經建好了第一層,這是劉老師的女兒女婿用打工賺來的錢修建的,計畫修建三層,兩個剛成年的兒子一人一半,他們建好房子以後,繼續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劉老師說十年前修房子時,建築材料全靠馬隊馱運,使我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有了更深切的認識。

今天,村幹部將陪同我們訪問貧困戶,我有些疑惑:“這裡條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貧困戶呢?”陳支書告訴我,村裡有幾戶孤寡老人,因為家裡沒有勞動力,還是很貧窮的。我們步行到了今天訪問的第一戶,這是一棟原來六、七十時代的老木房子,木質窗格鏤空著“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顆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間,彰顯著當年的些許輝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磚瓦洋房中卻顯得格外寒酸。房檐下,雜亂堆放著幾隻南瓜、一堆紅薯,還有一架許久未用了的石磨,懸掛著的竹竿上晾曬著幾件已經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談中,我們了解到,戶主張奶奶已經82歲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與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兒子相依為

命,現在主要生活來源是家裡不多的田地,自己的農村社保和來自各方面的救濟。了解到情況後,幾位同學紛紛慷慨解囊,為老人捐了幾百元錢,讓老人家添點禦寒衣被,買些生活日用品。對於我們送上的慰問金,戶主的兒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書才把慰問金放到了他的手裡。

第二戶貧困戶是82歲的王奶奶,兒子早逝,王奶奶身體倒還健朗,耳聰目明,生活基本能夠處理。交談的過程中,一直向我們道謝,念叨著我們的到來,讓她感到了後輩的溫情。當我們和王奶奶合影的時候,王奶奶說她的舊帽子不好看,堅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們一起照相,好可愛的一位老奶奶!陸續又去了兩家貧困戶,都是因為年老無子、身體殘障方面的原因致貧,我們為貧困戶都送上了慰問金,錢不多,希望能表達我們的一份心意,體現社會的溫情。

整個走訪花了近三個小時,一路上,我們談到現在的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老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面臨著負擔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單調、家庭氛圍缺失、醫療保障不足、安全隱患多等等問題。

在鳥兒嶺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領到55元的農村養老保險,可以享受鄉鎮醫院住院全免費的農村合作醫療,鎮裡也正在修建敬老院,這些舉措,讓我們看到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正

在慢慢解決,我相信,通過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