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家公忌日的日記3篇

篇一

看完《南京*》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洶湧澎湃久久不能平靜。當我聽到那一個個悲慘的故事,看到那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畫面時,我全身都被怒火點燃了,而心在哽咽。一想到我的同胞所受的非人的苦難與醜惡的日本鬼子,就恨不得上前去抽敵人的筋,飲敵人的血。二戰期間,日本給中華名族帶來的創傷是永遠都不能癒合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是永遠都不會原諒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

對於南京*,我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小時候聽人講述,到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再到現在的看電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心中的憤恨是油然而生。而事實大致是這樣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後,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它的“三光政策”幾乎深入到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村莊。死亡,恐懼幾乎成代中。

南京*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二

翻開日曆,異常普通的12月13日,這一天卻應該是每箇中國人不該忘記的歷史,這一天是血的事實,這一天,300000的中國人在機槍的掃射下,在*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氣中滿是瀰漫著炮火味和血腥味,廢墟上沾滿了碎肉片和血跡。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個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這件慘絕人寰的事至今已過去73年,早已成為歷史,但這段歷史不該被人遺忘,更不該被敢做卻不敢承擔的人所篡改,歷史不容有一點污垢,不容本身便雙手沾滿善良人血液的骯髒之人所篡改。

這一天,日本鬼子們對手無寸鐵的中國進行了長達6周之久慘不忍睹的*。“鬼子”,呵,應該用屠夫,用禽獸來稱呼吧。這些禽獸用鉛絲將難民及其俘虜*,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復用*亂戳,最後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餘骸骨投入長江。令人髮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後,“比賽又在進行”。

在他們進入南京的短暫一個月內,城內發起2萬多起*,*之類的事件,無論婦女,老婦還是少女都無法逃脫被玷污的局面。為了掩蓋自己搶劫和*的罪惡,許多女子在被*後又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並且他們見道房屋便點火焚燒。似乎,這些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當然的事。

事後的南京一片淒涼。

一列列的數字,震撼著太多的人,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背後都是一條無辜生命。

這場震驚中外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卻似服了興奮劑般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時任關東軍參謀部第二課課長的河邊大佐說:“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時至今日,日本任無悔意,連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都沒有,甚至試圖通過歷史教科書美化侵略戰爭的罪行。僅憑個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實,掩蓋醜陋的*,甚至還聲稱南京*是“偽造的謊言。”即使是謊言,也是真實的謊言。

篇三

今天是南京*81周年紀念日。上午來自羅同學的一則訊息引起我的思考。

提到這個歷史事件,小時候的歷史課本上也只是作為一節課的內容來講。每年的紀念日會有媒體的報導,微信公眾號文章的轉載,大V發出的一條引來無數點讚的緬懷微博。而對於一個普通人的我,其實態度是迴避的。那些家破人亡,殘忍的暴行,對我來說是沉重的,我避免看到聽到。其實想想就和避免看一些感人至深的電影一樣,會引起情緒的共鳴、會難過的掉眼淚。和舍友討論,大家也是同樣,覺得沉重可怕,於是迴避。

我就在想,我們年輕人都在迴避,為什麼要求日本年輕人去面對呢?

我可以說服自己。我們設立國家公祭日,媒體的發聲,至少因為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才去迴避,而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卻不是。我們傷痛的歷史是他們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們否認,與歷史割裂,是錯上加錯。可自問,換作我們呢?會嗎?這便是勃蘭特的“華沙之跪”偉大意義的體現。一個國家無法坦率地面對歷史,也不會坦然地迎接未來。日本不停的試圖突破和平憲法的束縛,似乎又會重回軍國主義的老路。面對犯錯的人我們能再次相信嗎?

我想,我能做的只能是感恩。感激生逢盛世,感激那些犧牲的英雄們為我們換來的現在。感謝養育自己的父母。接受採訪的小學生說,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不忘那些革命先烈,長大後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可是,我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