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民情日記精選2篇

篇一

想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就要從生活點滴入手,從細微處為村民服務,給村民留下好印象、贏得好口碑。

“小李子,怎么好多天沒有見你來我們家了啊,有點想你啊!”我的包戶韓有貴夫婦說想我可不是客套,見我來便約我晚上留在家裡吃火鍋。“您老這幾天怎么樣啊,牛的出奶量達到30公斤沒有?來,我幫您把飼草料加工掉,您就在那邊操作機器,我來乾剩下的體力活。”夫婦倆極力勸阻我,怕我弄髒了衣服,在我的強烈要求下,韓有貴大叔帶著我一起將一噸多的飼草料加工完畢,給圈舍里的奶牛添加了今天的“晚餐”。

韓有貴大叔連聲道謝,還對工作隊新硬化的路面讚不絕口,我笑著說:“大叔,這都是我們應該乾的。以後您出門走路都會很方便的,車輛經過您家門口的時候,不會塵土飛揚了,以後加工飼草料您就給我打電話,我隨叫隨到。”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澱了多少真情……”這是央視《走基層》欄目的開卷語,對我深有啟發,黨員幹部進農家乾農活,不只是田間勞動,更是做好民眾工作、服務好民眾的一種工作方法,這樣接地氣的方法值得推廣。

篇二

馬萬祥大叔是村裡有名的養殖大戶,他每次出門都會拉回來幾百隻羊羔,他總是謙虛地說:“養胖了賣個好價錢,賺個辛苦費而已。”

今天,我準備去入戶,正好碰到馬萬祥大叔氣喘吁吁地跑來辦公室找我。“我家剛產下羊羔的母羊不讓小羊吃奶,我擔心羊羔養不活,你們是專家,得幫幫我啊!”我和工作隊員朱曼·夏馬克箭步如飛地趕往他家,朱曼用他在牧區積累的經驗,幫助羊羔學會了吃奶,並幫助馬萬祥大叔給羊群投餵了飼料。馬萬祥大叔說:“幸虧有你們,幫助我挽救了羊羔的生命,並將好經驗傳授給我,感謝工作隊的幫助。”我和朱曼·夏馬克說:“這都是工作隊分內的工作,我們責無旁貸。”

通過入戶走訪,我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鼓勵村民講身邊事、講村里事、講對高家湖村發展的意見建議,現在,村民到工作隊辦公室來得勤了、電話也多了,村民對工作隊也越來越信任、越來越親了。

在工作隊的帶頭示範下,村幹部走村入戶越來越多了,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裡,時不時能夠見到村幹部忙碌的身影,田埂上,村“兩委”和村民談村裡的產業發展,聊如何種出市場需要的農產品,如何行之有效地增加村民收入。幹部作風的轉變,讓村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