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扶貧日記精選

篇一

今天的確是溫暖的一天。

早晨11點許,17套電磁爐和炒菜鍋送到了我們添澤村委會,這批為數不少的電磁和炒菜鍋是由巍山縣直屬機關黨工委、廟街司法所等多個部門的掛鈎幫扶人員自己花錢購買來送給貧困戶的。

在不久前的入戶中,掛鈎人員發現還有很多貧困戶在使用柴、煤來做飯,既不方便,又污染了環境。為了能夠讓貧困民眾提高生活質量,早日脫貧,掛鈎人員想到了買套電磁爐和鍋給他們,讓他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很快吃上現炒的熱乎乎的菜。

這批炊具將在接下來的一天裡陸續發放到未使用清潔能源的貧困戶家裡,將大大的提高貧困戶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促進了人居環境的提升。不僅如此,還要為我們村的掛鈎幫扶人員點讚,因為你們的付出與奉獻,讓這個冬天很溫暖。(作者為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廟街鎮添澤村大學生村官)

篇二

清晨7:30分許,天蒙蒙亮,冬日裡寒風刺骨,此時老書記已冒著嚴寒從5公里外的家中騎著機車來到村委會。老書記的這股實幹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小吳,我們出發吧”,話音剛落,我便用車載著老書記和他一起入戶調查了。

今天所走訪的是7公里外的三折箐村民小組。來到村子最遠的一戶人家裡,戶主余大哥正在用包穀桿餵著牲口。見到我們,便熱情的上來迎接。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余大哥心中時刻感激著村幹部,感激著黨的好政策。院子裡堆放著金黃色的包穀,家中房屋雖不豪華,但比起以前好得多了,感覺更為寬敞明亮。

第一次到余大哥家中,已是三年前的一個夜晚,那時我剛到洛琅村擔任大學生村官,由於背井離鄉,對交通環境不太熟悉,客車停留在三折箐村和隔壁村莊之間使我無法回村,是余大哥騎著機車把我接回他家中。那時他家裡的環境不容樂觀,家中產業發展也少,其中一個兒子還患有腦癱,常年醫藥費開銷不少,令人心痛。而今天再次去到他家中時,他臉上不再愁眉苦臉,我由衷地替他高興。老書記一面交流一面了解余大哥家中的真實情況。由於健康扶貧政策,余大哥家中醫藥費問題得到解決,縣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每天還有30元生活費、護理費補助,在鄉鎮內衛生院住院也有15元的補助,報銷比例從原來的50%提高到80%。家裡除了包穀還種起了甘蔗,甘蔗渣還可以釀酒、榨糖銷售,增加了收入。余大哥介紹道:“20xx年玉米產量20噸,甘蔗渣酒銷售約3萬元,養羊4隻,每隻1200元,豬10頭……”受益的還有教育扶貧,老書記解釋道:現在建檔立卡戶脫貧不脫政策,我縣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建檔立卡戶子女實行“兩免一補”,縣內就讀的每生每年還有500元的補助,高中階段每生每年800元的補助,就算讀到大學和研究生,學費生活費也有保障。說到這裡,余大哥心裡的石頭也放下了,不必再擔心家中子女的讀書費用。在寒冷的山尖,我感到心裡也暖洋洋呢。黨的政策在最後一公里路上發揮作用,村民也懂得感黨恩、跟黨走,生活一天天富裕起來,真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這不正是我們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的初衷嗎?

三年時光恍然如夢,一份看似質樸又偏遠的工作,一段看似沉默又寂寥的青春,一程看似簡單卻別致的人生。假如當初沒有選擇來到農村,又怎能體會到身體裡那股奉獻基層、滿腔熱血的沸騰?怎能品味到自己的心靈從繁華到遙遠村莊的冰冷,再從孤獨寂寞到碩果纍纍的喜悅和成長?又怎能透過一雙雙樸實的雙眸看穿村民悵惘眼神中的希望之光,又怎能看清那一雙雙粗糙的雙手背後的辛勞與願望?如今,村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使我更加堅定紮根農村工作的信心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共產黨的奮鬥目標。”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們不一定能做出多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可以竭盡全力為村民辦好每一件小事,切實將黨的政策在最後一公里路上落實到位、發揮作用,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過上小康生活,這是我們的責任擔當、使命所在。(作者: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龍開口鎮洛琅村委會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