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間心情日記合集:鄉心何處歸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巔峰之作,創作於40年代即將淪陷的香港。呼蘭河是蕭紅的故鄉,蕭紅從家鄉到哈爾濱再到青島再到上海再到日本再到重慶最後到香港,離家鄉是一步遠一步,香港更是成了其葬身之地。因此在香港寫故鄉,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可謂一往而深。曹革成是蕭紅丈夫端木蕻良的侄子,他寫的《我的嬸嬸蕭紅》詳盡的記述了蕭紅的一生,這本傳記有助於更好的閱讀《呼蘭河傳》。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么悲涼。”聽著跳大神的鼓聲響起,那遙遠的家鄉小縣城,滿天星光、滿屋月亮,鼓聲在寂靜的夜中傳播開來,從東北一角追隨著蕭紅的一生顛沛流離,這鼓聲仿佛就是蕭紅人生的背景音樂,於悲涼中取熱鬧,又在這深夜僅有的熱鬧中更襯顯了人生的悲涼。讀著曹革成《我的嬸嬸蕭紅》,那位一生命運多舛、堅強而愁苦的東北女性從遙遠的歷史中走來。蕭紅出生於黑龍江呼蘭河縣,其母在她年幼時去世,中學時鬧過一次學潮,中學畢業後與當地一門當戶對人家訂婚。與未婚夫滯留在哈爾濱時已懷孕,未婚夫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挺著大肚子的蕭紅。蕭紅向報社求救,認識了蕭軍,蕭軍救出被扣押在旅館中的蕭紅後二人同居。不久,蕭軍對其他女人有意,蕭紅默默忍受。後二人由於戰爭原因輾轉青島到上海。二人在上海與魯迅成為朋友,也許是蕭紅實在無法忍受蕭軍,只身前去日本。後回來由於戰爭原因與蕭軍一起去到武漢,在武漢認識端木蕻良。在一起北上去延安時遇到了丁玲,丁玲知蕭紅與蕭軍不合,撮合了蕭紅與端木蕻良。蕭紅與端木蕻良先去重慶後去香港,蕭紅由於長久的肺病及早年生產方面留下的疾病最終在日軍進攻香港時香消玉殞。在曹革成的文字中,蕭紅短短的一生充滿痛苦,尤其是與蕭軍在一起的那幾年,端木蕻良的出現使蕭紅逐漸走出愛情的痛苦而能更用心的寫作。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蕭紅對家鄉的所有美好想念都與祖父有關。祖孫二人在後花園中的歡聲笑語就是長大後記憶中的家鄉的全部。小黃瓜、大倭瓜、櫻桃、玫瑰,跟著祖父除草卻除掉了稻子、跟著祖父澆水卻把水向天上灑、在祖父的帽子上插滿玫瑰花惹得全家人大笑、頂著水缸在頭上走路、困了在後花園睡午覺……無憂的童年,靜謐的後花園,老的太老而返老還童,小的太小就是一調皮的孩童,兩者的組合返璞歸真,給人最原始簡單的快樂。長大後的蕭紅歷經人生的磨難與戰爭的顛簸,有家不能回,那童年的無憂快樂,愈加顯得珍貴。文字的敘述及其平靜,然而平靜中卻可以看到世事的滄桑、人事的變化。一顆破碎的心回過頭來看往日的歡樂,不得不升起一股悲涼之情。

《呼蘭河傳》一共7章,寫呼蘭河的布局、地方的風俗、快樂的童年、後花園的荒涼以及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靜靜的文字,談不上憂傷、也談不上深情,然而讀後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呼蘭河的荒涼、保守、落後,在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永恆中凝固。裡面是愚昧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跳大神、娘娘廟會、鬼節、唱大戲,一切是為了神或者鬼,唯獨沒有人,人是最不受尊重活得最無足輕重的動物。遠離家鄉的人對於家鄉的一切細細回味,才是最看得清故鄉是怎樣一個故鄉的人。一輩子呆在家鄉,一輩子是局中人,對於家鄉倒看不到這么深、這么遠了;對於故鄉倒沒有這么恨又這么愛了。只有有家不能回,夢中的家鄉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呼喚,於是每個街道、每家商店、每種習俗、各類人都一一清晰可顯,夢中的家鄉逐漸完善、夢中便以為這就是家鄉。故鄉處於中國的最北端,人卻在中國最南端,蕭紅聽不懂香港的語言,更加的懷念家鄉。家鄉只是一個悲劇性的家鄉,人生真是一個很大的諷刺笑話,蕭紅竭盡一生要逃出家鄉的落後與保守,蟻子樣的人生,卻在一個開放、發達的大城市懷念起家鄉,甚至想回到家鄉。

喜歡蕭紅是由於她坎坷的人生,也由於這部如同遺言一樣的小說《呼蘭河傳》。中國有無數個小鎮、小城、小村莊,都不起眼,時間的流逝,這些小地方永遠進入不了歷史長河、這些地方連同這些地方的人們一起被遺忘。“人生何如,為什麼如此悲涼”,蟻子樣的人群,重複的人生,周而復始,蕭紅的筆下,展露了小地方真實的一面。“悲涼”,人生可不就是悲涼的么。

鄉心何處歸,只能在文字中畫出,只能在夢中呼喚,遠離了家鄉的蕭紅,用人生畫出了真正的呼蘭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