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聯幫扶民情日記五篇

篇一

今天,我終於騰出空來,來到幫聯戶吳俊義家。他家共有4口人,老母親已經77歲,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侯希春去年因一次意外事故胳膊骨折,做了手術;他自己患有嚴重的肝病,全靠每年兩次化療維持生命,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僅靠兒子打工的一點微薄收入度日,生活非常困難。吳俊義說:“我們一家四口,只有兒子能賺一點養家餬口的錢,其它三個人都只能等著吃白飯,每年光看病買藥就要花上一兩萬元。加上兒子已經到了結婚年齡,家裡兩隻破窯洞都快不能住人了,想給兒子蓋三間新房,可是家裡不僅沒有一分錢,在信用社還有三萬元貸款,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我心情很沉重,覺得自己作為一名鄉鎮領導,深入民眾還是不夠,自己今後要多了解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

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結合閆溝村情和他家的條件,我和吳俊義*兩人商量著制定了年度幫扶計畫,初步確定了三條措施,一是按照茹河川區設施蔬菜發展的優勢,經營設施蔬菜大棚3座;二是結合鄉上危舊房改造項目,幫助其新修房屋3間;三是爭取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5萬元,主要用於經營設施蔬菜和新房修建。我鼓勵他們:“從今以後,咱們就是親戚,要常聯繫,有困難就打電話,我盡我努力幫助你。現在你日子很苦,但一定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氣,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你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我沒有想到,話剛說完,吳俊義竟然哭了,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我一定不辜負你的期望,把設施蔬菜搞好。”

篇二

今天,我原打算去吳俊義家幫他種蔬菜,但因為工作推不開,沒有去成,我給他打電話,詢問蔬菜大棚進展情況。他告訴我,在村上蔬菜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已經進行了灌水和整地,這兩天剛種下兩棚甜瓜和一棚辣椒。

掛了電話,我的心踏實了很多。閆溝村像吳俊義這樣的困難民眾還有很多,我們鎮上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鎮上正在閆溝、包城、雙合、建華四個村搞設施蔬菜產業,但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雖然鎮上投資了大部分,但民眾還是缺資金,我們要為他們多想些辦法,讓民眾儘快富起來。

篇三

上午,市水務局組織邦聯幹部到慶城縣太白梁鄉巴山村開展雙聯幫扶活動。此行的目的是獎勵雙聯積極戶,深入幫扶對象家中了解收入情況,發放補助資金,查看分發的絨山羊生長情況。

上午九點從市局出發了。大家的積極性都高漲,車子行駛在桐川鄉盤山公路上,一個彎接著一個彎,車內空氣清新,氣氛熱烈。車剛停在村委會門口,村委會主任和村文書便急忙趕出來,握住趙局長的雙手,“歡迎,歡迎!快請,快請……”趙局長說:“我們此行,是想獎勵雙聯活動中成績突出的農民,儘快了解到村民們的歲收情況,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存在的困難和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體人員下車後,沒有休息片刻,便在村部召開雙聯戶和水務局幹部會議,按照局黨組的安排迅速開張工作,檢查年初幫扶計畫的落實情況。隨後到各自邦聯對象家中實地他看幫扶對象的生活、生產等情況。我跟與趙局長、村支書一起來到幫扶對象劉乾剛家中。

劉乾剛的家坐落在半山腰,是一個窯洞和瓦房組成的院落,院子和房間收拾的乾淨利落,家具基本齊全。房外是一間羊舍,飼養的是我們單位去年分發的小尾寒羊,由於他們的細心照料,小尾寒羊長勢喜人。劉乾剛的父親介紹小尾寒羊可在進入進入發情期生產羊羔。

劉乾剛是個有手藝的人,妻子在家裡忙前忙後,劉乾剛平時開著一輛三輪機車和微型麵包車攬生意,由於*倆熱心腸,人品好,日子雖不富裕,但也不缺吃穿,並且日益走向富足,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去年也蓋起了磚瓦房。

隨後“雙聯”工作幹部與村委會各位負責人結合具體情況,共同分析探討,商量脫貧致富對策。趙局長最後表示:一定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聯動,結合村情民情,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大量種植地膜玉米,另一方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多開展技術培訓,多提供技術指導,

多引進項目支持,多幫助勞務輸出,共同尋找致富門路。

離村的路上,無聲的細雨打濕泥土,車內無比安靜。我們忘不了他們的困難,忘不了他們的處境,更忘不了孩子們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每一個人都深刻地感受到現實的嚴峻與責任的艱巨。每一個人都深切地體會到幫扶道路的艱辛與幫扶過程的漫長。每一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聯村聯戶、為民富民”,不能只是個形式,不能只是個口號,一定要真真切切、踏踏實實地幫助,扶持,才能使更多的人真真正正、實實在在掙脫貧困的枷鎖,走向致富的道路。

篇四

全市“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會議剛剛結束,在辦公室的我有點坐不住了,雙聯行動方案雖然已經出台,但具體工作從何著手,一定要再入戶看看,儘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實際情況,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環境惡劣有些問題才能顯露出來,叫上張組長,馬上出發。

我們驅車徑直來到土門鎮永東村北城組的一戶人家,幾間80年代的土坯房裡住著一家四口,戶主叫朱光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妻子郁海棠身體不好,只能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家庭收入也基本來自10畝地的幾千元種植收入,由於供養負擔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看著這位比我年長不了幾歲,但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顯得有點蒼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了朱光林家,我們又來到永東村車院組的一戶農家,穿過泥濘的小院,來到了堂屋,大炕上躺著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兒子王奮仁夫婦照顧,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正在鎮上的國小上課,一家五口人住在幾間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裡,每年來自10畝地的一點收入,除了家庭正常開支、給母親看病、供孩子上學外所剩無幾,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又走訪了郭林等幾戶人家,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帶著紛繁的思緒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六點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困村、貧困戶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省委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重大意義,作為一名聯村聯戶的幹部,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為全市地稅系統“雙聯富民”領導小組的組長,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對策,早日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篇五

又是一年7月,在這杏熟麥黃的收穫季節里,為了有效落實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7月6日我們再次來到雙聯幫扶點慶陽市寧縣焦村鄉宮劉村。當天下午省人防辦一行15人在督查組長竇永毅副主任帶領下來到扶貧聯繫點宮劉村新建村委會建設工地,查看施工進展、工程質量等情況,竇副主任對施工人員強調要保質保量、安全施工。同時還了解了村上菜籽、麥子的收割情況,其它農作物、藥材的長勢等。返回住地,雙聯工作負責人談可峰處長召集駐村幹部、村書記、村主任等開會,協調產業開展、村莊建設規劃等事宜,明確此次入戶調研任務,強調注意雙聯政策的宣傳,準確了解村情*。晚飯後,督查組5位同志前往寧縣進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開始駐村蹲點,入戶對接、了解情況、宣傳政策、幫扶調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駐村幹部和鄉村幹部的引領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組四個居住較遠村組中的6戶貧困家庭入戶了解情況,與去年相比較,每個家庭狀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經濟收入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這些村組地處溝邊,距離塬上較遠,道路還不是很順暢,依然存在青壯勞動力長年在外打工,僅剩老弱病殘人員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變不明顯等狀況,他們仍然居住在破舊的依山而建的土窯之中。第三天對一、五、七組5戶農家進行了走訪,這幾個戶居住在塬上,條件相對溝里的住戶要好得多,有的人家蓋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農用車,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養殖的數量,因為水源充足,夏糧豐收,秋季農作物長勢喜人,收益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種麥不如種菜籽和藥材收入高。

緊張的走村入戶,了解民情讓我們腳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會到窯洞炕頭,一會又到田間地頭,腳走疼了,臉曬黑了,但心裡卻特別充實,感觸也很多。

感受之一:農民真心擁護黨的惠民政策,真誠歡迎聯村聯戶行動,要求儘快脫貧致富心愿非常強烈。結對幫扶的每一戶,儘管都是貧困中的特困戶,但是他們都用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同一個想法,那就是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讓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聯戶調查中,農民最滿意的是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最歡迎的是聯村聯戶行動;的願望是儘快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我感到,農民的真心擁護和積極配合是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雙聯行動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鄉村幹部熱情高、情況熟,與農民打成一片。在走訪對接戶時,鄉村幹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書記、村主任非常熟悉我們對接的每戶人家的家庭成員、農戶現況、經濟收入、存在困難等情況,介紹起來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這讓我們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沒有對這片土地和鄉親們的深厚感情,沒有千百次的入戶了解,村幹部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我感到,鄉村幹部是做好黨的農村工作的基礎之石,必須建設好、培養好、使用好這支隊伍。

感受之三:單位掛職駐村幹部認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