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包幫個人民情日記

掛包幫個人民情日記(一)

根據支隊、大隊安排部署,近日,我與大隊其他同事來到龍陵縣勐糯鎮叢崗村高家寨組,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由於我入職年限較短,對幫扶走訪、民眾工作的經驗不足,所有事先對當地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民情風俗做了功課,但當到達高家寨組的時候,還是有了不少觸動。

首先是“高”,高家寨組名副其實,坐落於山頂,從山腳到掛鈎戶,需要坐40分鐘車,同時步行30分鐘,一路上因高溫、乾燥給我們一行人累得夠嗆。其次是“旱”由於地處山嶺,一路走來雖然看到不少田地,但都是種些耐旱的作物,和正在勞作的村民一打聽才知道,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雖然修建的引水渠,但多數時候,地里的作物還是得靠“天水”。再次是“熱”,雖然地處高處,但氣溫還是比較高,還沒有到達目的地,我們一行人都已經大汗淋漓。

當進入掛鈎戶姜自明村民家中,我感受到了高家寨村民的熱情,今年53歲的姜叔叔了解了我的來意,立即放下手中的農活,並招呼家裡人給我倒水泡茶。姜叔叔的家是主體是磚混房,偏房是木板房,雖然屋外的小院裡放了不少農具,但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地面也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小院裡和姜叔叔拉開了家長,姜叔叔告訴我,家中有6口人,除去兒女在外打工、妻子小姨出外趕集外,只有自己和年齡72歲的母親在家,在日常生活中,除去生活、生產所需要的支出外,家中沒有存在多餘的零錢,而自己想在養殖方面學學技術,通過養牛、養雞來致富。在交談過程中,我根據自己事先做的功課,向姜叔叔詳細了解並記錄了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並鼓勵姜叔叔樹立信心、充分相信黨和政府,在生產中積極學手藝、學技術,在生活中陽光、自信,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

在回程的路上,我思考了許多,人生價值除了工作中實現外,在工作之餘,也應該積極幫助他人,無論在“掛包幫”“轉走訪”活動還是助人為樂的行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的心裡也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物質滿足所不能達到,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最美的情感。

掛包幫個人民情日記(二)

—記民情、聽民聲、解民憂

為認真貫徹《關於印發連然街道扶貧攻堅“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轉作風走基層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連街發【20xx】125號)檔案精神,全面落實關於“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部署和要求,街道幫扶領導王智、王國相、李少芳、羅陽、陳燕紅、劉雙平及桃花村委會幫扶人張繼芬、趙劍波、高榮、袁繼明等幫扶領導,以嚴的精神、實的作風,到幫扶對象家中精準扶貧。在“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中,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輕車簡從,“一竿子”插到底,做到了真掛、真包、真幫、真轉、真走、真訪。

二“調研視察有實效 富民強村促發展”

根據兩個多月來持續的“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我村委會主要完成了六項任務:一是進村入戶開展調研,摸清詳細情況,走訪貧困戶,詳細填寫貧困戶信息,認真做好走訪記錄,全面掌握貧困戶的貧困狀況。二是完善“掛包幫”建檔立卡資料,要認真核對貧困村貧團戶信息,全面摸清貧困戶基本情況,準確掌握導致貧困的原因和實際需要。三是宣傳扶貧相關政策,廣泛宣傳上級政府支農、惠農和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民眾轉變觀念,擺脫意識貧困和思路貧困,增強貧困民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四是研究制定幫扶措施,根據走訪了解的情況,制定了幫扶方案,落實各項幫扶措施,推進幫扶工作的有序開展,並跟蹤了解掛包幫幫扶實施情況和貧困戶發展變化情況,調整完善幫扶措施,研究解決民眾實際困難,確保幫扶工作見實效。五是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廣泛開展民情懇談,接待民眾來訪,聽取民眾意見,記錄民情日記,撰寫走訪、回訪情況匯報,發現存在問題,提出可行建議,並深入細緻地做好民眾工作,引導民眾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幫助化解矛盾糾紛,變民眾上訪為幹部下訪,確保矛盾不出村。六是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幫助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支部,打通聯繫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

為確保有效完成“掛包幫、轉走訪”遍訪貧困戶的各項工作,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確定了楊樹生、寇常瓊、楊開仙、趙蓮和張錫仙5戶急需幫扶的困難家庭作為結對幫扶對象。20xx年09月22、23、24日,連然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智、連然街道拆遷辦主任王國相、連然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李少芳、陳艷紅、劉雙平以及村委會領導班子,按照“掛包幫”工作要求,進行摸底調查,我村委會幫扶的5戶貧困戶,總計8人,其中低保戶1戶,優撫對象1戶,殘疾人2戶,困難戶1戶。深入每一戶貧困戶家中,通過“一看、二聽、

三問”等方式找準貧困對象“貧”根“困”源。仔細詢問各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家庭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收支基本情況以及家庭基本社會保障情況,並認真聽取了村民對今後自身和村子發展的想法和規劃,詳細記錄和填寫貧困戶調查問卷。

“立足長遠下基層,不是到村里“走一程”

10月23日9:30,連然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智來不及喝口水,在村“三委”班子成員的陪同下,踏著羊腸小道、爬坡上坎,開始了入戶走訪工作,來到了小桃花村村民寇常瓊家中,把“掛包幫”“轉走訪”作為一項使命、一種責任。幫扶對象寇常瓊,低保戶,因白內障,兩次手術沒有治癒,病情更加嚴重,至今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完全喪失勞動力,與丈夫離婚多年,兒子尚未成家,住房條件差,日常經濟來源僅靠領取低保金及節日慰問款維持生活。鑒於此,幫戶幹部王智對其加大走訪力度,了解其身體和生活現狀,主動問需,並傳達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走進村民家中,村民寇常瓊把我們當親人一樣,心情很激動,從她眼中流露出來的不是絕望和苦楚,而是希望和感激之情,我們拉著家常、講解扶貧政策,用筆記錄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用相機見證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況。當了一輩子農民的她總是用憨厚的笑容對所問的困難一笑而過,可是幫扶領導依然耐心長談,引導她把所希望解決的實際困難一一道來,她說:自己沒讀過幾天書,為人耿直,但是這么多年來身體一直不好且因白內障雙目失明,家中兒子為了照顧我也不能外出打工,真不想連累兒子。我們在與她開展交心談心的同時,並一再叮囑他注意身體,在家人的陪同下才能出行。11月16日,王主席再次來到寇常瓊家中,並傳達了市委市政府對她的關心和幫助。王主席親切的和寇常瓊說到,醫保繳費工作已開始,由於你是民政補助對象,醫保由政府統一購買,並需要帶上身份證到醫保中心查看是否成功參保。我們知道你外出行動不便,我們記下你的身份證號碼,去幫你落實這個事情。王主席個人拿了200元錢遞給寇常瓊,告訴她,因為近段時間工作比較忙,來的時候也沒有買什麼東西,希望她買一點自己需要的東西。並把自己的聯繫電話寫好留給她,告訴她有什麼困難打電話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你們。

“乾群心連心”

10月23日上午10:50,

我們一起和幫戶幹部張繼芬來到幫扶對象張錫仙家中,向幫扶對象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

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做好聯繫對象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幫扶工作,和困難民眾一起研究問題,在政策範圍內盡全力解決被幫扶對象的實際困難,並積極主動與上級領導溝通,及時了解被幫扶對象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況和生活狀況,建立與被幫扶對象的感情聯繫,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政府的關心。入戶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幫扶對象張錫仙因丈夫病故,家庭條件較差,兒子上國中,本人文化水平較低,無固定收入,經濟收入來源僅靠打零工及低保金維持生活。經過入戶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開展交心談心,主動問需,為張錫仙提供了就業信息,解決了就業問題,增加了經濟收入。總計走訪入戶4次,個人給與幫扶對象慰問金200元。

幫扶對象趙蓮,聾啞人,年老體弱多病,家庭收收入僅靠兒子外出打工來維持一家4口人的開支,幫扶幹部趙劍波通過走訪入戶,了解其身體和生活現狀,主動問需,了解到幫扶對象趙蓮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困難,對村內土地流轉情況進行核實,為該農戶解決了征地補償款及青苗費的糾紛問題,個人給與幫扶對象慰問金200元。

幫扶對象楊樹生,屬於五保供養對象,因年老體弱多病,生活特別困難,日常生活來源僅靠優撫對象補助金及逢年過節政府給與的慰問金來維持生活。幫扶幹部高榮9月23日通過家訪進行看望及慰問,向幫扶對象傳達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幫助送上了祝福、中秋月餅以及慰問金,讓他們過上了一個祥和的中秋節。10月21日,與老人開展交心談心,送上重陽節的問候,並叮囑老人注意安全用火、用電以及日常出行的安全。11月19日,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個人給與幫扶對象楊樹生慰問金200元。

幫扶對象楊開仙,原有住房年久失修、風化嚴重,無法居住,目前住在村小組空閒平房內,多次走訪入戶,加之年老體弱,一隻眼睛失明,生活困難。幫扶幹部袁繼明了解到其身體和生活狀況以及住房條件,為困難老人解決了住房漏雨的問題,安全度過汛期。幫老人檢查用電線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個人給與幫扶對象慰問金200元。

在幫扶過程中,結合村委會幹部及聯繫領導包村,抓班子、帶隊伍;抓穩定、促和諧;抓發展、促增收的幫扶思路,實施精準幫扶。在9月底前完成了第一輪走訪。進村入戶開展調查,完善建檔立卡資料,分類梳理貧困現狀,研究制定幫扶措施,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廣泛開展民情懇談,聽取民眾意見,記錄好民情日記,加強教育疏導,進行普法宣傳,引導民眾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幫助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了掛包幹部的職能作用,實現貧困民眾思想有轉變、致富有門路、收入有提高、生活有改善。

在走訪入戶的過程中,巷道在延伸,腳步在丈量,夢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們堅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開展幫扶,從解決民眾最急、最需、最盼的問題入手,不懈餘力地幫助貧困民眾,強化班子隊伍建設。在此基礎上,促進我村上下形成了扶貧濟困、關愛人生、互助互愛、人人行動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