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

今天按照計畫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村,走訪幾戶困難戶。之前在團結村朱支書那了解到,團結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宮癌的陳秀芳。踏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後雲組的陳秀芳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裡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床上,陳秀芳半倚著坐著,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陳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宮癌,為給她治病,家裡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了飽含著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裡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後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陳秀芳擦乾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繫我,但是一旦聯繫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裡張望,頓時心裡有條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xxx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台破舊的電視機,屋子裡幾乎沒有什麼電器設備,更不用說家具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著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布置的乾乾淨淨。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著門外。

xxx快70歲了,喪偶,哮喘,心臟病,高血壓,兩個子女在,自已一個人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著他坐了下來,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著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著他們,想著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裡念叨著依舊是她的孩子們。兩隻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著,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於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後,還剩一戶不在家,村幹部說下午再繼續聯繫。

據了解,龐學禮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後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於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龐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龐學禮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麼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龐學禮老人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用顫抖的雙手夾著一桿旱菸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並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么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農村孤寡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關心農村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村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站里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我們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陳秀芳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