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龍舟賽日記500字左右

篇一

龍舟是我國傳統文化,龍舟比賽。龍舟身長9、10米,裡面可以坐二十多個人,在龍頭的旁邊的地方有一個位子,上面坐了一個人,他手裡拿著敲鼓的棒子,每一秒敲一次。

比賽的是黃隊和綠隊。那激動人心的比賽開始了!兩隊都不示乾落後,當然,速度也是一樣的。我發現,一艘龍舟上的人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漸漸地,漸漸地黃隊臨先了,但是綠隊的隊員們也沒有灰心,慢慢地,慢慢地綠隊又追上來了!就是聽那鼓聲,都讓人覺得緊張,更何況那些划船的人呢?他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更緊張吧。就這樣,兩隊像在你追我打,一會兒黃隊臨先,一會兒綠隊臨先,一會兒……

我感覺過了一會兒,比賽就結束了,時間過的真快呀,我想到。但對那些隊員來說時間算是夠漫長的了。“綠隊贏了!”我歡呼地雀躍著。我突然想起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的,我似乎驚呆了,這么久的比賽,他們不累嗎?他們一定累,而且是很累,但是他們堅持住了,忍住了。他們能贏靠的是實力,平時一定訓練的很刻苦。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忍耐、堅持不懈的精神。

篇二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媽媽去看龍舟比賽。還沒到運河邊,就聽到“咚咚咚”的鼓聲。我們迫不及待地往運河邊趕。

來到運河邊,我看到四條龍舟在比賽。一條龍舟上的隊員穿著黑色的服裝,一條龍舟上的隊員穿著赤紅的服裝,一條龍舟上的隊員穿著黃色的服裝,還有一條上的隊員穿著紅黃相間的服裝。他們劃得很猛,動作很快,很整齊。每條龍舟的前面都有一個打鼓的人和吹喇叭的人,最後面有個拿著大槳的人在劃。第一局結束了,穿黃色服裝的龍舟獲勝了。我們又看了幾局,每一局的人都不一樣。

我們聽到解說員說,龍舟隊里有香港隊,媽媽很驚訝,說:“居然還有香港隊!”工作人員說:“對,這次比賽是全國性的。中國各地都有代表隊。”後來我又聽到一個“山東大學隊”,我很驚訝,問媽媽:“哇,還有大學生啊!”媽媽說:“對呀,大學生身強體壯,一定能得好成績。”

我們看了幾場比賽就走了,在運河邊休息的時候,我還聽到解說員說,有兩條龍舟撞在一起了,可惜我沒看到。

龍舟比賽真好看!

篇三

我居住的城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開平市。每當到了六月初五時,我們這個城市就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每到了這一天,我們這個城市就會顯得格外的熱鬧,那個時候,我別提有多興奮了。

“端午節”這三個字,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為什麼會有“端午節呢”?“端午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於是,我便翻開那本厚厚的歷史書,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我找到了“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我國的一位詩人——屈原,因受不住官僚的壓迫,情急之下投河自盡。屈原死後,人們非常想念屈原,為了悼念他,於是人們屈原死的這一天命為“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粽子,以防魚兒吃了屈原,也方便屈原吃粽子。後來,人們又設計了“龍船”,在這一天,每一個地方都會舉行龍舟賽,警告著小魚,“海龍王來了”,以便把這些魚兒都給趕跑。讓它們不敢吃屈原,當地人還有賽龍舟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首的習俗。而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在這一天,我們除了包粽子、吃粽子,還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雖然說悼念屈原這個說法很迷信,但是仍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承繼著這中國的傳統文化。那一天,我和我的爸爸準備好了所有物品,便千里迢迢的來到潭江橋去看比賽。河面上早有好幾艘龍舟,圍欄旁早已站滿了許許多多的觀眾,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才擠出了一個好的位置。不久,那場龍舟賽便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