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日記500字左右

篇一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比如說,做香包,買艾草,帶花繩,划龍舟,但這次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對屈原有了敬佩之情。

這時我便迫不及待地催奶奶快一點交我學包粽子,奶奶聽了便說:”好、好“。我看見奶奶那動作嫻熟的樣子,也躍躍欲試,一把把奶奶手中剛包成的無底圓錐形的粽子搶了過來,便憑著我的 直覺,挖了一大勺糯米,裡面的水都沒有倒便裝了進去。我本以為成功了,便居功自傲,可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剛挖好的糯米好像在嘲笑我一般又逃到了盆里去了。我生氣的問奶奶,這是怎么回事,奶奶 不慌不忙的告訴我:”孫子,是因為你的粽子皮沒有包緊,而且湯水都在裡面,肯定要漏。

我聽了奶奶的話,便靜下心來,認真了看奶奶做了一遍。啊!奶奶不愧是我們家的廚藝大師呀!奶奶先把皮重新包好,又挖了一大勺糯米,把湯水倒了出來裝了進去,手掌托著下面,把蓋子蓋好,為了 不讓餡漏出來,奶奶又拿了毛線包粽子五花大綁了起來。這樣一個香噴噴的粽子就完成了。說著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小心翼翼的拿起粽子皮,不過因為太著急餡放進去還是漏了出來,我不耐煩了,奶奶好 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心平氣和地對我說:“做事要靜心,這樣才能把每件事情幹得更出色。”我聽了奶奶的話,重新振作起來,認認真真的把粽子包好了。奶奶見了直誇我包的好。

包粽子這件事,讓我懂得了靜下心來,可以做任何事。

篇二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楚國民眾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今年端午節,我讓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圍成漏斗的形狀,放進 調配好的糯米和大米,中間放上美味的餡,再裝米,用筷子把米搗實了,再用粽葉緊緊地包裹。這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替我“解了圍” ——去掉一些糯米,我才順利地裹好了。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粽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 ,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終於出鍋了,我香噴噴的吃了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篇三

端午節紀念屈原包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是現在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今年我們家三口決定繼承傳統,自己包粽子。試想能吃上自己親手包出來的粽子,不管好吃與否,肯定是別有一番 滋味的。

星期六上午,我們準備包粽子了。上好的新鮮圓糯米,紅棗,又寬又厚的鮮粽子葉統統被我們洗得一塵不染。只見爸爸得心應手地把一片青翠欲滴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滿滿地裝上糯米和紅棗 ,裝到要溢出來的樣子,然後按照螺鏇的手法把葉子捲起來,用棉線一捆,像變戲法一樣,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就新鮮出爐了。我和媽媽也衝鋒現陣,也不知怎么的,粽子葉到了我們手裡就不那么聽話 了,捲成圓錐形的棕葉成了漏斗,裝進去的顆顆珍珠往下溜,好不容易裝成大肚子,捆的時候又手忙腳亂,連嘴都用上了還是捆不好,恨不得自己有六隻手可以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一看 ,哈哈哈哈!鼓鼓囊囊的肚子不知什麼時候漏得扁扁的,還沒有角,真像泄了氣的皮球。在爸爸正確的引導下,經過幾次反覆的試驗,我和媽媽也終於包出了有稜有角的粽子。

粽子包好了煮也很關鍵,爸爸把棕子放鍋里,加水沒過粽子,沒多大功夫,粽子的清香就飄了出來,讓我急不可耐。大概煮了3,4個小時,煮的中間爸爸還去把粽子上下翻了個個,說怕鍋底下面煮 爛了,上面還沒熟。 煮熟了,煮熟了,終於可以吃拉,恩又香又粘又糯,還有幸福的味道,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