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日記600字三篇

篇一

捧讀莫頓·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我心中感慨萬分、回味無窮,一團濃濃的感悟久久縈繞在我腦中。

本文主要講了自幼體弱多病的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去爬懸崖時遇險,結果在父親的鼓勵與指導步步脫險的經歷。從而使作者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並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後來,每當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便會記起以前在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並應付一切。

但作者在後來得以克服一切障礙,不全歸功於自己,因為有了父親當日的指導,才有作者輝煌的今天。

每次朗讀這篇文章,其內容都會把我帶入到當時的環境,把那會兒的情景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生地浮現在我雙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脫險的情景,他由毫無信心到萌發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落葉為舟,駛入回憶的港灣。

兩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鳴聲撫睡了家人,而兩天前把腿摔傷至今還沒康復的我則在一樓發獃,連“上三樓書房看書”也只是痴心妄想。這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脫險的事有力地推動了我,使我一步步到達目的地。

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似乎是撥開陰雨的一抹陽光,給迷茫的人帶去希望,重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我們就好像將要獨飛的小鳥,只有戰勝暴風雨之後,才能飛向那更廣闊、更燦爛的天空。而當我們遇到艱難險阻時,只有把困難化整為零,再逐一克服,方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篇二

望著教室前跳動的數字,我茫然,壓抑,無助……

“考不好就補習”“一定要考好”……腦海里都是父母老師的話,終於我再也忍不住,奔出教室,逃出那個束縛著我的牢籠。

我以為只要逃出那個牢籠就會自由,可是我錯了。走在大街上,腦海里還是高考,還是父母老師的目光。

懷念兒時的時光,那么快樂,無憂無慮。那時我的成績那么優秀,老師那么寵我,父母以我為驕傲,小夥伴都羨慕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拚命學習也考不了第一,甚至都快滑入差生的行列;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失去我所有的驕傲,不在被別人羨慕;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不再是老師的寵兒,不再是父母的驕傲;從沒想過有一天,上帝會收回給我的一切。多想讓您再寵我一次,把我的驕傲還我,可以嗎?怎么可能,畢竟你只是普通人里最普通的一個……

終於,我明白,原來我什麼都不是。

想念我的朋友們,真想見到你們,真想有你們陪伴。我想你們,聽到了嗎,我的心在呼喚。知道嗎?沒有你們在身邊,我很孤單,很寂寞。沒人會了解我,沒有人能體會到我的心情。我害怕,恐懼,怕高考的失敗,怕上高4,更怕見到別人鄙夷的目光。

我該怎么辦?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不敢放棄。可現在我開始懷疑我的能力,我是學習的料嗎……

教室前的數字仍在跳動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日子也一如既往的過著。我,依舊鑽在書堆里,也許這樣我會好一些,至少無悔。高考的結果會怎樣,完全是個未知數。姑且相信“工夫不負有心人”。

篇三

有這個夢,在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對我來說,大學。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我覺得大學是一個神聖又遙遠的殿堂。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跨入?很遠很遠。到了高三我才驚覺大學離我越來越近了,我必須付出我的努力去追求我的夢想了。

一個無味的高三就這樣在我的鼻子下溜走了,為什麼別人的高三是那么的緊張。可以用儘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去奮鬥。我的高三是那么的沒有壓力,沒有緊迫感,只是盡力去做自己的東西,學自己的課程。高三雖然讓人改變了不少,讓人變得內向了,多愁善感了,也成熟了不少。聽著學弟學妹在唱生日歌,也會引起我無限的傷感,那份幼稚的心,那種時代就這樣離我而去了。突然之間,我覺得自己變老了許多許多。

今天我去拿通知書了,沒有先前的那份喜悅,也沒有預期中的那份激動,我只是很平靜地去拿了我的通知書。知道在大學城,讓我很欣慰,因為我的那個他也在那裡啊。以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去讀書了,真好!

也許很多人付出比我還要多很多的努力,但是他們沒有我這樣好的機遇,我確信自己是幸運的。

可是剛接受我是個大學生這個事實,的確讓我迷惘,我的大學生活應該怎樣過,我決定不會虛度這4年,我會讓這四年變得充實,趁自己還年輕,去學更多的東西,我會在這個假期內設定大學生活的步曲。嗯,這樣想著,我似乎不再那么的迷惘了,我的心中有了個明確的方向。

上大學了,真好?心中的夢也變成了現實,我期待。

幸好我把自己的迷惘寫了出來,否則我就沒有辦法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