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兵馬俑的日記800字左右

篇一

今年暑假,我來到了古城西安。

西安是一個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裡建都,因此這裡有很多名勝古蹟,秦兵馬俑就是其中最的一個。

我們來到了兵馬俑。兵馬俑在西安臨潼出土的。當年有一個叫楊新滿的農民,他和村里幾個人打機井時發現有非常多的陶片,他把陶片放在車裡拉到當地的文化館,經文化館修復考證發現是秦朝的陶俑。不久這個發現震驚了全世界。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現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藍球場那么大。裡面有許多陶俑被破壞了,當年秦朝的軍隊被西楚霸王項羽打敗了,項羽帶了8000人進了地城,破壞了陶俑。現有的三個俑坑中,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俑坑上面,有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入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長方形軍陣,大約有六千多個俑士。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秦朝的軍事強大,是因為有一支勇猛的軍隊。一號俑坑裡,最外圍有著三排沒有穿戰甲的士兵。他們手持弓弩,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敢死隊。後面就是一些身穿戰甲的俑士們,他們手拿長槍,面容嚴肅,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髮飾都不一樣,有“千人千面”之稱。

三號坑一看就是一個司令部。這些高級長官們,手持寶劍,威風凜凜的面對面站著,像在商量著軍事要事。在坑口有坐著戰車的士兵,他們手拿馬鞭,駕著戰馬,精神飽滿,只等長官一聲令下,沖向部隊的最前面……秦朝不但軍事強大,武器也很先進,當時使用武器有許多種,如:劍、槍、弓、弩、鈹、吳鉤、青銅戟、銅矛等等。秦朝的科技更是先進,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把寶劍,它被壓在一個陶俑頭下,當時這把劍被壓著很彎曲的樣子。可是剛剛把俑頭移開,這把寶劍神奇地直了。當專家們把寶劍擦了擦,竟然沒有一點銹的痕跡,太神奇了!後來經研究才知道是因為劍的表面被塗上了10——15微米的防鏽氧化層,有效地防止了青銅劍的鏽蝕。這樣的技術美國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有了這項專利。

這次看完了秦兵馬俑,心中不由的感嘆:古代的科技是那么的先進,軍事是那么的強大,古人又是這么的聰明,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篇二

秦兵馬俑的發現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在世界各國巡迴展出時,它高超的雕塑藝術和精湛的製作技術不僅讓外國人驚嘆不已,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國的古代文明。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由一號、二號、三號坑組成,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去年的暑假,我們一家來到了古都西安,親眼目睹了氣勢非凡的兵馬俑陣容。

走進兵馬俑博物館,我們首先來到了一號坑展廳,剛進門,我就被它那宏偉的氣場震懾了,大廳為拱形鋼架結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70米把一號挖掘坑全部罩在大廳內。一個個身穿青甲、手持劍矛、神態各異的兵俑立刻映入我的眼帘,難以想像古人是如何做到這樣的精雕細刻,在這個以戰車、步兵組成的矩形方陣中,兵馬俑主體面向東,前三排武士為先鋒,其他三個方向的外側各有一排武士面朝外,擔任護翼和後衛;陣中排列著戰車與步兵,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御手一名,車士兩名……霎時,一種神秘的力量使我“穿越”回到秦朝,走進了那氣勢宏偉、勢不可擋的的秦軍陣營,看到所向披靡的百萬秦軍一舉滅掉六國、縱橫天下的雄姿英采。

出了一號坑,我們徑直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更加突出了秦朝軍隊布陣的嚴密,主要是由騎兵俑、戰車和步兵俑組成,還有一些站立的弓弩兵和將軍俑。弓弩兵身穿鎧甲,頭挽髮髻,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雙手持弩,好像隨時準備迎接著敵人的進攻。將軍俑身材高大,雙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袍,胸前護有鎧甲,左手按著一把銅劍;他神態自然,表現出身經百戰、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信心。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了他正帶領著將士在沙場征戰時的歷史畫卷。細細端詳,每一個兵馬俑都惟妙惟肖,就連一片鎧甲、一縷頭髮、一個神態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而且達到了“視之色如青石,叩之聲如罄玉”。

看到這裡,我心中不禁感嘆,我們的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偉大!製作工藝是多么的精湛,讓我們每一名華夏兒女感到無限自豪。

篇三

今年暑假我終於來到夢寐以求的西安,在這文明古都里最吸引我的還是的秦兵馬俑。

我們先來到1號坑,1號坑不僅是所有坑裡的一個坑,還是最早發現的坑。這裡兵馬俑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個個兵馬俑穿著堅固而又威武的鎧甲,像要準備參加戰鬥的士兵。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是形態各異的呢。他們有的神采飛揚,分明就是要聽秦王一聲令下,準備出兵;有的面部表情十分冷靜,似乎在分析該向哪個地方圍攻;還有的緊鎖眉頭,像發現了敵情。

我們跟著導遊慢慢往前走 ,來欣賞這一千多個兵馬俑,有些兵馬俑掉了腦袋,只剩下一架軀體,還有些連肩膀也掉了······雖然這些兵馬俑保存不算完好,但這“百萬雄獅”還是征服了所有遊客。

不知不覺的來到2號坑,這個坑相比較1號坑小了許多,這些兵馬俑跟1號坑兵馬俑模樣不太一樣,聽導遊介紹才知道,原來1號坑是武士傭,而2號坑是將軍俑,他們身材魁梧,有些手裡緊握寶劍,看他若有所思的樣子,似乎在考慮如何出征。他們個個栩栩如生,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的場面展現了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

3號坑是最小的,也是兵馬俑挖掘出來最少的坑,聽導遊介紹,當初發現兵馬俑的時候,那些身披紅斗,穿著銀色鎧甲的兵馬俑色彩艷麗,在挖出15分鐘後,顏色突然變得灰灰的,失去了當初的逼真,至今在部分陶俑身上還能看到殘存的顏料。

參觀完兵馬俑,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彷佛又來到了戰國時期,彷佛又看到秦王嬴政一聲令下,秦軍一統華夏,秦王掃六合的壯觀景象,戰鼓喧天的古戰場上,廝殺聲,吶喊聲響徹天地。我為自已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八千多個陶俑陶馬是唐朝百姓們用38年心血造出來的,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法國前總理席哈克1978年親自來到中國參觀秦兵馬俑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他還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兵馬俑進一步加深了歷史文化在遊客心中的印象,昨天的遺蹟成了今天的奇蹟,今天的奇蹟賦予了昨天的遺蹟以新的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