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海底兩萬里》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隻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

第二十章

下部

第三章

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這一章敘述尼摩船長,啊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在收集珍珠時發現一位印度採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蘭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而完結生命為告終。在細節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他,作為逃到海底的人類種族代表之一,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么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

這本書還寫到了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

讀完了<<海底兩萬里>>這本精彩且刺激的名著,我的心裡波瀾起伏.不僅暢遊了美妙的海底世界,而且體會到了人性的光輝,更是書中處處顯露的對有關科學知識的熱愛,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書中描繪了一個有關“海怪”的故事,並以此為線索展開了一系列的科學幻想之旅。

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與此同時,還上出現了異常,有人發現了一隻巨大的“海怪”,在全世界鬧的沸沸揚揚。活動結束後,阿龍納斯正準備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於是他與他的僕人,一個三十多歲的比利時小伙子康塞爾一同登上了驅逐艦亞伯拉罕.林肯號,參加了“把那個怪物叢海洋中清除出去”的任務,當驅除艦亞伯拉罕.林肯號重遇“海怪”時,不曾料到,“海怪”未被清除,驅除艦卻反遭重創.阿龍納斯和其僕人康塞爾以及為清除“海怪”而特意請來的一名捕鯨手,尼德在陰差陽錯之中都變成了“海怪”的俘虜,進入到了“海怪”的肚子裡.當他們都重新清醒過來後,才知道這個驚天大秘密,所謂的“海怪”是一艘不為人知的潛艇,鸚鵡螺號.這個潛艇巨大無比,艇身布滿了鋼甲,輕易無法穿透,它還能通過兩側的水艙進行沖水或排水來改變自身的重力以達到上浮,下潛或停止的效果.船長尼摩對遠道而來的三位客人很是優待,只是為了保守鸚鵡螺號的秘密,船長規定他們永遠不許離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阿龍納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帶著期盼與希望跟隨船長週遊世界.旅途中大家並不寂寞,每天都會到達新的地區.他們週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處處都充滿了生機.但殺機也無處ue不在,潛艇也曾經遇險,在珊瑚礁上擱過淺,還受到過巴布亞土著人的襲擊.最為可怕的還是,潛艇在南極被厚厚的冰層圍住,艇內缺氧,艇上的人幾乎不能生還.經過了漫長的十個月,這三個人終於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脫險生還,逃離了這個神秘的潛艇.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才得以將這個秘密公眾於世.

由此看來,科學出自猜測,猜測源於知識。我們應當多增加對科學的熱愛與不懈追求,讓科學幻想成真,奉獻於社會。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么出那么準確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有一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書包,準備上床睡覺,但是還沒上床就被媽媽叫住了:“天卉,老師發來簡訊了,語文課文要背誦,你背完了嗎?”我心裡一緊張,支支吾吾的說:“背…背…背完了。”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虛,又厲聲問了一遍,我無言以對。在媽媽的嚴謹督促下,我睜開那已經要打架的眼皮,無力的背誦著課文,背著背著,就快要睡著了。這是媽媽問我說:“背完啦?等會兒,啊?我一聽要來檢查,連忙胡亂的看了幾遍,其實也沒看到什麼。一開始背誦,我就卡殼了,連開頭都不知是什麼,這是媽媽提醒了我才開始背出來。到後來不是卡殼,就是背多字,而且還差點漏了一大段文字。到了最後,媽媽再也忍受不了了,讓我重新背熟了再背。我可不願意,連忙說:“唉,差不多差不多,反正不都一樣。”第二天一早起來什麼都忘了,只記得那開頭的幾個字,結果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