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書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熱血沸騰。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五月七日明國奇恥》這一篇。

這個故事體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青年在列強面前,槍口面前決不低頭的大無畏精神。湖南總督湯鄉銘讓一師的學生為袁世凱的親日行為寫賀詞。這對於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毛澤東聽到這個訊息後,對袁世凱等人的賣國行徑更是深惡痛絕。他發動學生用手中的筆討伐袁世凱,並將這些檄文裝訂成書。然後奮筆疾書為這本書題詞:“五月七日,明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毛澤東等革命青年為推翻舊中國建立新中國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們用熱血和智慧創建了偉大的新中國。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新時代,但毛澤東等人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們都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距甚遠。而改變這一切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學習,爭取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恰同學少年》這個書名字就很新穎,老師也極力推薦,這是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想了解書中人物的學生年代。

現在,我看到了第八章,可已經被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人的精神所打動,他們不怕強權的膽識和愛國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欽佩楊昌濟、孔昭綬這些教書育人的優秀園丁。毛澤東的豪邁、蔡和森的冷靜、蕭子升的儒雅……這一個個鮮明的人物給這部小說增添了各種色彩。

他們追求真理、追求信念、追求理想的執著,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想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吧!

少年是什麼?是長大了的孩子,是即將踏入青年的大孩子。難道只是這么簡單的意思?不,近百年前,梁啓超先生在他們的《少年中國說》中詳細地說明了少年的用處與責任。“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很明確,造出封建中國之人,都是一些老頑固。造出以少年為主的新中國,是全中國少年的責任。說明少年是中國的未來,少年的變化,更是中國的變化!如何制出能肩負如此責任的優秀少年?多在於教育。如何制出能教出如此學生的教師?多在於師範。於是,在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和周南女中,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向警予、陶斯詠等同學在五年的學期里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在這五年里,發生了許多事情,他們一起面對。一起在嶽麓山上感受大雨,親近自然;一起在袁世凱“登基”大典上奮起,抵抗軍隊;一起弔唁病故的易永畦;一起開辦工人夜校;一起為了長沙百姓的安危,二百人一起用計策應對三千人的軍隊……書中,我們明白了老師的苦心,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讀懂了社會的險惡,少年的雄志。回憶這段歷史,我與他們一起抒情,一起感慨,一起悲嘆!我們是恰同學少年!我要成為雄於中華的少年,我要創造少年的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