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於夏日的午後,陽光鋪天蓋地。忽然的,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湧上心頭,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木偶,始終都被別人牽扯著、拉動著。

平日看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生命一季又一季地生長、成熟、死亡,又一次次地生成,我總感到莫名的惆悵與感動。一如面對雨後繁茂、張揚的夏日草叢。

“生生不息”若由英文直譯成中文是“生命的圓圈”。據說愛因斯坦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因為他相信能量的不滅。“能量”化作肉體,化作一生。“時間像膠捲一樣是連貫的,而生命如照片一般是一張張的,並且分放在不同的房間。”高一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心裡的那種壓抑似乎如雨後喝飽水的野草,頃刻間成了一片荒涼的草原。失落鋪天蓋地地席捲過來,壓得人無法呼吸。

我多少明白了古人對月亮的圓缺、花兒的凋謝所付出的惆悵,亦懂得他們為之落下的淚。那是從月亮或花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無常。生命或快或慢經歷,最終向一個結局推平,在那裡,時間灰飛煙滅,唯有渡口,冷冷閃著波光。那種感覺,訴諸語句,就是村上的一段闡述:“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其一部分永存。”而以消極的觀點來看,正可謂“花開為凋謝”。只是凋謝過後,以未知的另一種形式,在我們未知的所在開放。

簡直像在談玄學或“哲學”了,不過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玄”的東西,可以使人對之布滿熱情,亦可使人頹廢度日。生活可以說是對生命及自然的一種思考,而上帝不想讓人清楚,他一開始便規定了遊戲規則,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違反不了。

於是,芥川自殺了,川端自殺了,三毛自殺了——許許多多聰明或者說曾經聰明過的生命架起生死間的浮橋,把自己推入另一個世界。我想,他們是美的追求者,所追求的是那種在我們的世界稍縱即逝的東西。他們覺察到了所處的黑暗,又找不到自己的坐標,所以死了。

可是我又想,我在這兒,像飄舞在灰塵、光線中的顆粒,不妨盡情叫嚷出生命的喜悅,因為已有了這樣的安排,因為路已鋪好,我且沿著“圓”的軌跡,帶著存在或不存在的“坐標”,一圈圈地走下去吧。月亮或圓或缺,花兒或開或謝,都是生的美好闡釋。而那規則,只是風景中的背景,或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