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

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 —讀《120米,血灑英雄路 》有感 每個詞都有它的意義,生命一詞何嘗不是有意義的嗎?其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生命賦予的意義。

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XX年3月22日凌晨,為了抓獲罪犯,楊鋼林帶著徐凱盛盯住罪犯。罪犯阮小松穿過菜園向白雲山狂奔。楊鋼林緊追不放。90米,80米,70米……楊鋼林與罪犯只差2米,他猛地跳了起來,凌空撲去,抓住罪犯並將其按在地。狡猾的罪犯阮小松見逃跑無望,便拔出一把匕首,向楊鋼林的右腿狠狠刺去,頓時,鮮血像噴泉一般涌了出來。在鑽心的疼痛中,他毫不猶豫的繼續追去,10米,20米,28米,35米……終於,他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倒在了血泊中……而那條血路足足長120米!22日中午12時,英雄刑警楊鋼林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壯烈犧牲,一位民眾說:“是楊隊長不辭辛苦保護我們老百姓,我們永遠懷念他!”

在少先隊員心中,有什麼能比得上為祖國作貢獻更光榮?

而楊鋼林叔叔就是這樣的好同志,能為社會的穩定,人民民眾的安全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試問,現在有多少人能像楊叔叔一樣?外公曾給我講過一個叫《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蘇寧》的故事:

蘇寧出生於一個幹部家庭,父親是1937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1969年初,蘇寧入伍了。到連隊後,他從不顯露自己的家庭身世,從下炫耀父母的官銜、職位。許多戰友不知道他是高幹子弟。然而,這位優秀幹部在職務的晉升上卻慢了步子,他在連職崗位上一乾就是7年,在營職崗位上幹了8年。1979初,南方有戰事,團隊不少幹部得到提升,這時的蘇寧已經當了3年的連長,而且帶出了兩個先進連隊,面對幹部隊伍的調整,有人給他出主意:"團里有營職位置,讓你父親'活動活動',這事準成。"蘇寧笑笑說:"靠父輩的功勞撈好處,那不是共產黨人的作風。"無私的品質是造就英雄的土壤。奉獻精神和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修養,使蘇寧把別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入伍以來,蘇寧曾5次冒著死神的威脅,或親手排除啞彈,或將冒煙的手榴彈扔出掩體,或將懸空的汽車引出險區,然而這次,他明明知道引燃的手榴彈3-5秒就要爆炸,但為了戰友的安全,還是毫不猶豫地撲向了死神……

有人會問:生命賦予的意義是什麼?生命賦予的意義是敢於直面淋漓鮮血的猛士,是拼搏困難、挑戰極限的鬥士,是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的勇敢者,是胸懷經倫、靜坐遠眺的思想者,也是踏實憨直善待人生、珍惜生命的每一位普通人。

現在我明白了我們根植於歷史和文明,它們是我們生命的源泉,那么,當我們思考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時候,就不能不以感恩之惰沉思其中所蘊涵的深意。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歷史的積澱和群體的追求,人生的目的只有超越個體生命,方能獲得永恆的價值。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為他人和社會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這就是所謂的奉獻。一方面,奉獻是神聖的,需要大智大勇,每當國家民族危亡之際,許多仁人志士為力挽狂瀾而不惜肝腦塗地。飲水思源、奉獻和愛心無疑是人類社會的繁榮幸福的根本。

這是一種何其美好的惰愫,無論是高貴還是貧賤,都應該把它收藏在我們的精神家園。什麼達到了生命賦予真正的意義呢?英雄成功地達到了生命賦予真正的意義。媽媽說:“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戰線上的全體同志,是那些艱苦奮鬥了幾十年的老專家、老領導和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們。”我想: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奉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或者青春而使生命之樹長留人間。在商品社會的今天,像楊叔叔這樣的英雄人物越來越少了,難道新世紀就不需要傳統的英雄精神,高貴的品質了嗎?不!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更需要這樣的品質才能成功的做好社會、祖國、新世紀。

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弘楊和培養偉大的民族精神,向每一位英雄學習,從國小過民主生活,服從集體,捨己為人的好品質,好思想,不做貪生怕死的人。生命賦予我們一切,它賦予我們的意義是偉大的,我們不能辜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