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鑑賞專題

吉林省實驗中學XX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繫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時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於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1)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麼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4分)

(2)《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水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的意象,但其象徵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4分)

【答案】

(1)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②侯蒙幽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2)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徵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徵歷史的滄桑變化。

賞析:

這是一首諷喻詞。有故事說,侯蒙年青時,久困於考場,三十一歲才中了舉人。他長得難看,人們都輕笑他,有愛開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畫在風箏上,引線放入天空,諷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題了這首詞。後來,他竟真的一舉考中了進士,歷任要職。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風箏,骨子裡是諷刺封建社會那些往上爬的勢利小人。“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這些人行徑的生動寫照。

上片寫那些勢利小人對他的譏諷。“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一直沒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才顯現了名聲和蹤跡: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趁著風勢,借著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寫自己無端被人嘲弄,無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對那些苦苦鑽營,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往上爬的小人們的辛辣諷刺。一旦找到了機會,就會如同這風箏一樣,“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一語雙關。

下片寫風箏飛入天空之後的情形。“才得吹噓身漸穩”,剛剛得到風吹,風箏漸漸在天空穩當地飄起來了,比喻某些人在社會上受到吹捧,獲得了穩固的社會地位。“只疑遠赴蟾宮”,還要打算遠遠地上天。“雨余時候夕陽紅”,雨過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紅。這是形容飛黃騰達的景象。“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從平地向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進一步描繪了得勢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態。名義上是寫風箏,實際上是寫人,勾勒出一個勢利小人得勢後自鳴得意的面貌。

這首政治諷喻詞,內容深刻,形象鮮明,情趣生動。諷刺詞並不多,但藝術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風趣,寓深刻的哲理於淺顯明白的語言之中。

吉林省XX屆高三語文第一學期七校期中聯考試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題目。(8分)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4分) 。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4分)。

【答案】

(1)擬人手法(2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吉林省實驗中學XX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揚花愁殺人。

(1)詩歌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4分)

(2)詩歌用什麼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慨?(4分)

【答案】

(1)寫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東流,堤上碧柳成陰,柔絲裊娜,望中一片無邊春色。引發人的想像,使本來比較抽象的“無限春”三字具有鮮明的形象感,不著痕跡地過渡到第二句。為下文抒情議論作鋪墊。

(2)樂景寫哀情。本是令人心情駘蕩的美好春光卻綰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這隋堤煙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揚花,仿佛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徵。為過,更使人感愴不已的是:儘管惰鑒不遠,覆轍在前,但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卻並沒有從亡隋的歷史中汲取深記得刻才識。哀而不鑒,只能使後人復哀今日。正是“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這兩句詩所寓含的更深一層的意旨。

東北師大附中高三年級第四次摸底考試

閱讀下面的詩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

鄂州南樓書事 .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鷓鴣天①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②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釋:①此詞為蘇軾在黃州時所作。  ②蕖:荷花。

⑴請比較黃詩蘇詞在寫景上有何相同之處。(4分)

⑵黃詩蘇詞都有一個“涼”字,該如何理解。(4分)

【答案】

(1)二者都寫了水上荷花(山光水色),在荷花清香中飄逸出淡雅寧靜的氣息。(或者都使用了融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2)黃詩中的“涼”是指暑氣中的涼爽,蘇詞中的“涼”是指秋雨後的涼意;黃詩的“涼”流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蘇詞中的“涼”透露出詞人貶謫黃州懷才不遇的淒涼心境。

東北師大附中高三年級第三次摸底考試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青樓①曲二首

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②,旌旗十萬宿長楊③。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④。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漫綰上青樓。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注】①青樓:婦女所居華美的樓。②武皇:漢武帝,在這首詩中是以漢代唐。③長楊:行宮名,皇家射獵、校武之處。④建章:宮殿名,在長安未央殿西。

(1)這兩首詩的內容是彼此照應的,請結合詩句簡要說明。

(2)這兩首詩是如何塑造青年將軍形象的?請從藝術手法角度進行分析。

【答案】

(1)(4分)第一首寫“白馬金鞍”的將軍率千軍萬馬凱鏇歸來,“樓頭小婦”鳴箏注視,第二首點出兩人關係,原來他們是夫妻,妻子關注得功歸來的丈夫,為他立功拜侯而欣喜。

(2)(4分)正面描寫:通過將軍“白馬金鞍”的裝束、“旌旗十萬”及馬踏楊花吹滿御溝的聲勢、“金章紫綬”的封賞,突現了他威風凜凜、年輕有為的驍勇形象。側面描寫:以“樓頭小婦”的視角關注大軍歸來的一舉一動,體現出一種為國立功的光榮感,以美人來襯托英雄,使英雄形象更為鮮明,令人艷羨,突顯一種盛唐氣象。

XX屆長春八中高三畢業班第二次摸底考試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台灣原《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雷震,曾因反對蔣介石三連任,被國民黨當局以莫須有罪名逮捕入獄,判刑十年,直到XX年9月,才沉冤昭雪。下面是1961年胡適題贈雷震的楊萬里的一首詩: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①胡適題贈這首詩給朋友,是很得體的。從內容上看,胡適借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從形式上看,這首詩的特點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②這首詩蘊含什麼樣的哲理?

【答案】

①表達了對國民黨當局逮捕雷震的不滿,對雷震的慰籍的思想感情。(2分)托物言志。胡適與國民黨乃至蔣介石是有聯繫的,國民黨當時又是執政黨,不便言辭直露撕破面子,借楊萬里這首托物言志的詩,曲折達意。(2分)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歷史潮流不可阻擋。(2分)

吉林省梅河口中學XX級12月聯考

閱讀下面的兩首詩詞,完成後面的試題。(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①束,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  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衣榜②響溪石。來往不逢人,  長歌楚天碧。

【注釋】:①簪組:古代官吏的冠飾。②榜(搒)péng<書>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鷓鴣天

宋·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②。

【注釋】:①青旗:即酒招,也稱青簾,是賣酒的標誌。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於當時散文文風的浮躁和柔弱,他和一起掀起了著名的 ,以期改革當時的文風。辛棄疾,字,號,是南宋著名抗金詞人,他的詞筆力雄厚,慷慨悲壯,與蘇軾並稱為“蘇辛”。(2分)

(2)從整體上看,這兩篇作品都寫的是農村的田園生活,但詩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卻不盡相同,請做簡要的分析。(6分)

【答案】

(1)韓愈  古文運動 幼安  稼軒(每空0.5分)

(2)柳詩著重從詩人自己的生活來表現鄉居的閒適(1分),鋤草勞作,擊石唱歌,但字裡行間(“謫”、“不逢人”)透出一些孤憤(2分)。辛詩則從鄉村的環境景色著筆(1分),描繪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機蓬勃、清新美麗的圖畫,更通過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的對比,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2分)。(評分要點:劉詩重在寫自己的生活,閒適中有孤憤;辛詞重在寫景,表達自己樂于田園生活。有觀點、有解說方給滿分。)

吉林雙陽中學XX級高三(上)語文月考試題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雙調】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喬  吉

笙歌夢斷蒺黎②沙。羅綺香餘野菜花。亂雲老樹夕陽下。燕休尋王謝家③。 恨興亡怒煞些鳴蛙。鋪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處也繁華。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趙與芮。②蒺藜:喜生長在沙地中的一種野草。

③王謝家:指東晉時王導、謝安等高門望族、富貴豪門。④荒甃:甃zhàu壩塌的磚塊。

①這首曲似乎全在寫景,作者想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繫曲的內容作

②此曲在景物描寫上富有特色,其最突出的特色是什麼?請結合曲子中句子加以分析。(4分)

【答案】

①這首曲抒發了作者的世事變遷、南宋繁華不再哀嘆之情。(2分)這種感情主要是通過景物表現出來,情寓景中,情景交融,如亂雲老樹夕陽……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將作者胸中的“悲國情”化作了眼前的“衰敗景”讓人體味到詩人的悲傷情感。(2分)②此曲在景物描述上的特點是對比描寫,將昔日的笙歌夢、羅綺香、鋪錦池、流懷亭等與現實的蒺藜沙、野菜花、亂雲老樹夕陽、荒甃、破瓦等形成鮮明對比。(2分)從而鮮明形象地突出體現了昔盛今衰的景象。(2分)

吉林市普通高中XX-XX學年度高中畢業班上學期期末複習檢測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詞後問題。(8分)

西江月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注]本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

(1)“人生幾度新涼?”句中的哪個字用得妙,為什麼,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2)詞中“月明多被雲妨”一句意蘊頗豐,請結合本詞主旨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涼”字用得妙。(1分)因為①指中秋時節天氣涼;(1分)②詩人遭貶,感到悲涼;③人生命運起伏不定,變幻莫測,暗含世態炎涼。(1分)。(1分)

(2)既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雲遮月),又藉此抒發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被貶之後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後的苦悶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雲妨”多指自古賢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質常被污濁掩蓋,也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東城區:

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3)題。(11分)

憶江南①

納蘭容若②

江南好,城闕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註:①憶江南:詞牌名。②納蘭容若:清代著名詞人。此詞為其跟隨皇帝至南京 時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對這首詞的內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江南好,南京城門兩邊的望樓依舊那么巍峨。

b.詞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裝句式,並形成了對仗。

c.只有石馬和銅駝的存留還能帶給人一絲驚喜。

d.夜深人靜,仿佛仍聽到當年《玉樹後庭花》的歌聲。

(2)詞中的“尚”和“唯”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3)這首詞與劉禹錫《石頭城》(山轉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一詩主旨相同,手法有異。請結合這兩個作品的具體詩句,從主旨或手法中任選其一,進行解說。(5分)

【答案】

(1)c(強調“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滄桑)(3分)

(2)這兩個字都體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興衰更替的憑弔(3分)

(3)答題要點:主旨:都是對興替的憑弔。

手法:《憶江南》相對更含蓄隱晦一些。

具體結合詩句進行講解,意思對即可(4分)。語言表達1分。

海淀區: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①一③題。(10分暗香①

姜夔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③,正寂寂。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注釋】①辛亥冬,詞人應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別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該詞為其一。②何遜:南朝梁詩人。曾作《詠春風》詩。在揚州時,居處有梅花一株,常吟詠其下。來他由洛陽再赴揚州訪梅,卻彷徨終日,不能成章。③江國,指江南水鄉。

①對這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上闋“舊時月色”至“不管清寒與攀摘”五句,寫月下梅邊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詞人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b.“何遜而今漸老”以下四句,詞人以何遜自比表明自己詩情銳減,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動,撩起了詞人的情思。

c.下闋“江國”至“夜雪初積”四句,寫遠方之人折梅投贈,因路遙積雪,元從寄達,詞人頓覺冷清寂寞。

d.“翠尊易泣,紅尊無言耿相憶”兩句,詞人托物寄情,將深婉的相思之情移於“翠尊”“紅尊”之上。

e.結句“幾時見得”,包含了兩層意思:梅花落了何時再開,故人分別何時重逢。言外有意,韻味深長。

②這首詞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懷舊遊。上闋主要運用了 和的表現手法。(2分)

③“千樹壓、西湖寒碧”是詞中的名句,請從鍊字和意境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

【答案】

①(4分)a c

②(2分)虛實結合(對比)(1分)用典(1分)

③(4分)“千樹壓、西湖寒碧”是詞人回憶當年西湖繁梅盛開的情景。一個“壓”字,寫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賞之不盡(1分)。“寒碧”則寫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1分)。千樹紅梅與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著熱烈(1分)。顯示出舊時情景之美好,更襯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意思對即可。

昌平區: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釋:①蘋(pín):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後的困憊狀態。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來往議陰晴:行人來來往往,都在討論著天氣變化。

b.荷雨灑衣濕:聽得雨打荷上,才發現下雨,才發現衣服被雨灑濕。

c.鵲聲喧日出:喜鵲喧鬧,似乎在告訴人們太陽出來了。

d.鷗性狎波平:波平如鏡,生性愛水的鷗在水面盡情地玩樂。

②“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用了哪兩種修辭方法?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③本詩以“山行”為題,詩句中卻沒有一個“行”字,詩題與詩句是不是矛盾?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①a(首聯用擬人手法,意為浮雲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在忙著議論究竟是陰好,還是晴好)(2分)

②第一問:用了擬人和誇張。第二問:表達了作者對山色的喜愛之情。(4分。一問2分)

③不矛盾。簡要分析:全詩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所寫內容(浮雲在空,到荷雨濕衣、蘋風吹袖、鵲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線索”1分,答出“所寫內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經歷、感受”1分)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①一③題。(10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鍾,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註:精舍: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

①從體裁角度看,這首詩是。(1分)

②古典詩詞特別講究鍊字,請簡要分析“畫”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③劉熙載說過:“畫山者心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善書者必爭此一筆。”你認為這首詩中的“主峰”“主筆”是哪一句?其餘三句又是如何“拱向”這一句的?(5分)

【答案】

①七言絕句。(1分,答出絕句即可得分)

②“峰”本來是景物中的客觀存在。用一“畫”字,似乎說“峰”本來並不存在,卻由造物以云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不僅寫出“峰”的美妙如畫,而且傳達出“觀者”的驚奇與喜悅,使整首詩別有情趣。(4分,意思對即可)

③這首詩的“主峰”“主筆”是結尾一句。全詩先有溪上值雨聞鐘被吸引,又接微徑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雲的襯托,“四五峰”被畫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離開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則“四五峰”之“主筆”難以突出。(5分,指出最後一句主峰得1分,說出如何拱向給3分,語言表達1分)

賞析:

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曆年間(766年—779年)的知名詩人。他的《柏林寺南望》一詩,通過寫登臨柏林寺南望見到壯美的遠山圖景,表達了無限風光往往就在幽僻難行之處的人生感受。

全詩的結構依次是:溪上聞鍾——微徑度林——青山白雲——西南諸峰。前三句如一水曲折流來,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登臨柏林寺的經過。首句說詩人從溪上乘舟來游,遠遠地就聽到了此寺的鐘聲。“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遙聞精舍鍾”,點明了詩人來游的目的地,也寫出了此寺對詩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說詩人泊舟上岸,沿著山間小路向上攀登,穿越過一大片幽深的松林,終於到達了柏林寺。從“微徑度深松”,可以想見此寺地點的幽僻和詩人登臨的艱辛。接著詩人在詩的第三、四句就寫寺前南望。從詩題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當是築在北面的山嶺上的,故不能遠望四周,只能南望。而從第三句的“霽後”二字,則知在詩人登臨前此地曾下過一場雨。詩人在歷盡艱辛後立在寺前向南眺望,視野頓時從近景的幽昧中轉為開闊,一幅壯美的遠山圖景盡收眼底:雨過天晴,遠處山嶺顯得格外青翠,山巒間白雲繚繞,西南邊的四五座山峰兀然突起,就像是那飄動的白雲描畫出來似的。詩的第三句,以“青山”和“雲”來概括地塗抹出“霽後”遠山的壯麗。而第四句,則重點描繪出“西南四五峰”的雋秀,一個“畫”字,寫出了雲彩的靈動和山峰的美妙,更傳達了詩人登高遠眺,難得望見無限風光的驚奇和喜悅之情。

海淀區一模: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23題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

多病所需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1)這首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同一時期,但兩首詩所抒發的感情不同。作者筆下的“江村”環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從第一聯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聯先描寫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兩幅畫面,從中表現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調和諧,語言的突出特點是_____(4分)

(2)“多病所需唯藥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祿米”,你認為哪一句更好?請簡述理由。(2分)

【答案】

(1)幽靜(1分)表現了詩人經過漂泊後,獲得暫時的安定生活時愉悅閒適的心境(2分)自然清新質樸(1分)。(2)2分,言之成理即可。沒有答出理由的、對原句理解錯誤的、不符合原詩基調的均不給分

潞河中學12月月考: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8分﹚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2分)

②詩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請扼要回答。(3分)

③作者寫“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3分)

【答案】

①營造幽靜淒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淒清寂寞”即可)

②謫居僻遠之地(環境淒清),被貶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

(答對一點得一分,答對2點得三分)

③以動寫靜,或反襯。用泉和鳥的聲響來反襯環境的幽靜。

北京四中期中試卷: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①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砧聲:漿洗衣服後為穿著舒適把衣服搗柔軟些的聲音。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朝聞遊子唱離歌:遊子,泛指出外遠遊的人,即作者李頎。離歌,離別之歌。

b.雲山況是客中過:對於遊子而言,雲山帶來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之感。

c.關城樹色催寒近:運用擬人,城頭那已經開始枯黃的樹葉是在催促嚴寒快點到來。

d.御苑砧聲向晚多:秋深了,天涼了,人們在忙著準備御冬的寒衣。

② 請寫出首聯、頷聯中表現季節的詞語,並分析這些詞語對表現情感的作用。(4分)

③ 尾聯採用了什麼抒情方式?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4分)

【答案】

①a

②“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③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

東城區一模: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正宮】塞鴻秋

元·薛昂夫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①下面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  )

a.“功名萬里”指東漢班超封侯萬里事。此處用典,借指求仕追官,爭名奪利。“斯文”一詞,最早見於《論語》,此處指禮讓文雅,品格高尚。

b.“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這兩句用比喻修辭嘆時光如電,人生易老。出自《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c.“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由於年老休息的官員增多,所以道路上處處可見,樹林中曾幾何時也遇見過。

d.“至今寂寞彭澤縣”,全曲點睛之筆,一語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讚頌了陶淵明是歷史上心口如一真能歸隱園田的少數高士之一。

②結合詩句對“斯文一脈微如線”中的“微”字進行賞析。(3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找出表現對比的關鍵字眼,結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體分析。(5分)

【答案】

①、c(2分)都說要不做官,但歸隱的地方卻看不見他們的身影,諷刺把歸隱掛在嘴邊而實際上坐在官位不想動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為官者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蕩然殆盡,諷刺官場之人不擇手段爭名逐利的醜惡嘴臉。(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澤縣”句中的“寂寞”和“功名萬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遙相呼應,形成鮮明對比。(1分)不是許多人都叫著“便休官”吧,可也沒見得掛冠歸隱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這裡熱鬧起來,陶淵明這裡越寂寞,官場那裡越忙碌。(2分)“寂寞”與“忙”的對比諷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標榜清高而實際醉心名利的為官作宦者。(2分)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①~③題。(10分)

詠籠鶯① (清)納蘭性德

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

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雲路翼,緘恨在雕籠。

[注釋]①鶯:黃鶯,別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2分)

a.“棲棲”既記述了黃鶯被困籠中之事,又描繪了黃鶯惶惶不安之態。

b.頷聯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黃鶯的美好願望,“無計”一句則揭示了它焦躁的緣由。

c.“緘”字寫出了黃鶯的無助悲哀,滿腹怨恨卻欲言不得。

d.作者詠物言志,將自己孤苦無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籠中孤鶯的身上。

②本詩題為“詠籠鶯”,第三聯卻寫了燕子飛於梁間、鸞鳥在梧桐上築巢。試分析這樣寫的用意。(4分)

【答案】

運用反襯的手法(1分。要點“反襯”或“襯托”、“對比”),突出了籠中鶯對燕子和鸞鳥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1分。要點“嚮往”或“羨慕”),表現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點“渴望自由”)。意思對即可。

③本詩最後一聯的“空”字歷來為人們稱道,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空”字意為“白白地”(1分。要點“白白地”),生動地寫出了黃鶯雖然長著一雙可以直衝雲霄的翅膀(1分。要點“長翅膀”),卻被囚禁籠中,不能展翅高飛(1分。要點“不能展翅高飛”),表達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無奈和痛苦(1分。要點“無奈”或“痛苦”)。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