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說“以樂寫哀”

有時在詩歌鑑賞試題中,碰到以寫作技巧為設題角度的問題。“以樂寫哀”指詩(詞)人在詩詞中運用了美好的意象表面上表達一種美好而積極的意境,而實際上目的是表達一種孤獨、落寞而悲傷等消極的情感。簡單地說,用美景來反襯悲哀的感情。

詩人以樂景寫哀情,表達心中難言之哀,難傳之痛。杜甫詩歌《旅夜書懷》,該詩中“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就是有此寫作特點。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寫出了遼闊的原野、浩蕩的長江、燦爛的星月,瞻前句顧後句,不難看出,此處有“以樂寫哀”的妙處——運用了美好的意境為了反襯詩人的孤獨伶仃而顛沛無靠的情感。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描寫了花兒含露欲放,鳥兒林間鳴叫,本是賞心悅目的美景,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詩人以含情之目視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兒露珠晶瑩,就好象花兒淚聚眼角,飛鳥囀鳴,也好似鳥在驚啼。這就突出了詩人悲痛的深切。

柳永的《雨霖鈴》的結尾“此去今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雖說是“虛設”,但終是美景,但詩人心中卻蘊涵著難以排解的愁苦。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現了一片溫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詩人卻因送故人遠別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悵。可見,樂景寫哀情,更能突出詩人送別朋友的悲傷和對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後生活的關心和同情。

白居易詩歌《琵琶行》,該詩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這兩句寫到春天江月夜景,從前文“杜鵑啼血猿哀鳴”和後文“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可以看出此處有“以樂寫哀”表達詩人被貶潯陽的痛苦。

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逃入蜀後對揚貴妃的懷念以及回宮後對貴妃的入骨相思時,就運用了“樂景寫哀情“的寫法。“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在蜀地,面對著青山“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涼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 回長安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比如何不淚垂”,由於環境和景物的觸發,物是人非,更讓唐玄宗禁不住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楊貴妃的容貌,這就突出了唐玄宗由於苦苦相思而產生幻覺的哀痛,這就像柳永所說那樣“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壇玄宗即使滿對良辰美景,那也只是“虛設”,心中卻是難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王夫之的《羌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倍增其哀樂。”從上述分析的幾首唐詩看,“樂景寫哀情”使人物的感傷之情倍感沉鬱,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感受到詩中難言之哀、難傳之痛,為其傷心,替其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