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作文1500字

每當我沉浸於書中,像海綿一樣汲取著無盡的知識,幫我解開各種困惑時,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書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關於讀書的作文篇【一】

以前在書店裡常常可以看見有所謂《讀書秘訣》《作文秘訣》之類的小冊子,內容毫無價值,目的只是騙人。但是,有些讀者貪圖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見有這些秘訣,滿心歡喜,結果就不免上當。現在這類秘訣大概已經無人問津了吧!然而,我覺得還有人仍然抱著找秘訣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因此,向他們敲一下警鐘還是必要的。

歷來真正做學問有成就的學者,都不懂得什麼秘訣,你即便問他,他實在也說不出。明代的學者吳夢祥自己定了一份學規,上面寫道:

“古人讀書,皆須專心致志,不出門戶。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

看來這個學規中,除了“不出門戶”的關門讀書的態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見解。事實的確是這樣。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麼東西,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最怕的是不能堅持學習和研究,抓一陣子又放鬆了,這就是“或作或輟,一暴十寒”的狀態,必須注意克服。吳夢祥的這個學規對我們今天仍然有一些用處。

這種學規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別是朱熹等理學家總喜歡搞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學規,而是一些經驗談。如陳善的《捫虱新話》一書寫道: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人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用現在的眼光讀這一段文字,也許覺得他的見解很平常。然而,我們要知道,陳善是南宋淳熙年間,即公元十二世紀後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要體會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實質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說要體會古人用心處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這樣,他還反對為讀書而瀆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並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你看他的這些主張,難道不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主張嗎?他的這個主張,過去很少有人注意,因為他的聲名遠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據自己讀書的經驗而提出了這種主張,我想這還是值得推薦的。

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中,如陸九淵的讀書經驗也有可取之處。《陸象山語錄》有一則寫道:“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接著,他又舉出下面的一首詩: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本來說不求甚解也並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後,對於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後再求解釋。這個意思對於我們現在的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

至於我們現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的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古代只有一個沒有機會讀書的木匠,曾經有過類似這種思想的萌芽。這個人就是齊國的輪扁。據《莊子》《天道篇》記載:“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日:敢問公之所讀何言耶?公日:聖人之言也。日:聖人在乎?公日:已死矣。日: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著,輪扁還介紹了他自己進行生產勞動的經驗。他的話雖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該把一切所謂“聖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對讀古人的糟粕,強調要從生產勞動中去體會,這一點卻有獨到的見地。

我們現在讀書的態度和方法,從根本上說,也不過如此。而這些又算得是什麼秘訣呢?如果一定要說秘訣,那么,不要秘訣也就是秘訣了。

關於讀書的作文篇【二】

我從小就喜愛讀書;讀的書大都是童話書。後來,讀書更是我的一大愛好。讀書真棒!這是我內心的真切感受。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事實就一直存在著,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像,用心靈去感受。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開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神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寫出了讀書的方法和感受。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課堂上的本本厚書寫滿了難題,記滿了深奧,我喜歡讀,因為它使我學到很多,人世間的書寫滿了艱辛,記滿了滄桑,我更愛讀,因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由紙質的書想到生活中的書。當我坐在課堂里,聆聽老師的講解,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使我的大腦日益充實。課間,我喜歡和同學為了某道數學題和同學爭的面紅耳赤,對了,成功的喜歡讓我笑,錯了,失敗使我得到經驗。學習是艱苦的,可我樂意,因為讀書是享受,我愛讀書。“遨遊”??一詞表現了對書喜愛。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書琳琅滿目。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阿Q的悲慘遭遇而嘆息,又為共產黨橫渡長江打垮國民 黨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瓊瑤催人淚下的言情小說,都讓我流連忘返。我喜歡它們,因為在這裡,我可以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作者是個很有思想且善良的人。書是收穫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獲得更多的糧食。我愛讀書,因為課堂的書讓我學習,讓我思考,課外的書讓我了解,讓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讀,更讓我成熟,讓我成長。我愛讀書!

書,大家都見過,書裡面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書中,我可以和動物們談話,與古人見面,到南極去參觀。我讀魯迅的小說,安徒生的童話,李白的詩,蘇軾的詞。我及早地結識了那么多文學大師,也認識了王安石等小有名氣的詩人。多少次,我和作者一起悲傷,一起歡樂。我曾被無數優秀人物所感動,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留下了同情的眼淚,為驕傲的小白兔而臉紅,也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近日看《花木蘭掃北》,我為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行為而感動,為花木蘭立功而樂,花木蘭太勇敢了!

人總要進步,今年暑假,我又閱讀了四大名著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讀著《水滸傳》,我被一百零八位好漢的英雄豪邁氣勢所折服;讀著《西遊記》,我敬佩孫悟空、豬八戒他們一路出妖魔,斬妖怪,忠心耿耿護唐僧;《鋼鐵是怎樣煉成》我被的主人翁保爾的人殘志堅而感動;讀著長篇小說《紅岩》,我明白了鮮艷的五星紅旗是無數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染紅的……讀著讀著,我內心猶如滾滾的波濤再也不能平靜了:如今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時,我們有什麼理得過且過?我們有什麼理由自私自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勤奮?這時候,我明白了讀書的樂趣在於體會文章的真諦,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之路!

多讀書,讀好書,讀書樂。我從書中吸取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懂得了什麼是真、美、善。什麼是假、醜、惡。書,給我打開了知識的窗戶,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陶治了我的情趣,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

讀書不但要思考、體會和想像,還要把作者的精髓融入自已的腦海中,在寫文章時可以隨時套用;要一遍一遍毫不厭倦地讀一本書,只有每讀一遍才會發現新的內容,才會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效地讀書才能讓你增長知識,感到快樂。這樣才能吧讀書當成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才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讀書,使我知書達理;讀書,讓我明辨是非;讀書;讓我知道如何走好往後的漫漫人生路。這就是讀書的樂趣!

有悲有喜,有笑有淚,既陶治性情,又增長知識,這就是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