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論據:勤奮

史蒂芬·金的秘訣

—— 勤奮出靈感

在美國,有一個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裡,幾乎都做著同一件事:天剛放亮,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一天的寫作。這個男人名叫史蒂芬·金,是國際聞名的恐怖小說大師。

史蒂芬·金的經歷十分坎坷,他曾經潦倒得連電話費都交不出,電話公司因此而掐斷了他的電話線。後來,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整天稿約不斷,常常是一部小說還在他的大腦中儲存著,出版社高額的訂金就支付給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奮的創作中度過的。

史蒂芬·金的秘訣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勤奮。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時間是例外的,不寫作。這三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國慶節)。勤奮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永不枯竭的靈感。學術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

用生命舞蹈的聾啞人

——勤奮是成才的保證

與楊麗萍演繹的《雀之靈》不同,聾啞藝術家邰麗華創造的是一隻清麗、溫婉,總在不經意間為人們綻放無比絢爛之後又在剎那間將一切歸於平淡的人間之鳥。這位年僅 25 歲的姑娘,是在沒有任何音樂和節拍的情況下演繹動人神韻的。舞蹈,對於她來說,是兒時的嬉戲,是精神的寄託,是感受這個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碼。她將自己變成一隻鏇轉的陀螺, 24 小時中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在舞蹈。音樂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劑,正是靠著音樂的刺激,舞蹈家們才將自己所有對音樂的感受,表現為軀體的流動。對於處於無聲世界的邰麗華來說,要讓舞蹈和節拍完全合上,惟一的方法就是記憶、重複、再記憶、再重複。她用心去伴奏,她要用身體的舞蹈和心中的音樂去膜拜生命。

1992 年 10 月,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舉辦了被稱為藝術盛會的“無國界文明藝術節”,應邀演出的都是當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級明星,邰麗華作為惟一的殘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極具東方情調的舞蹈《敦煌彩塑》,引起轟動。 2017 年 9 月 18 日,富麗堂皇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邰麗華又以充滿激情的舞蹈,贏得了觀眾,觀看演出的還有本屆聯大主席和眾多聯合國高官以及 43 個國家駐聯合國使團的官員。

邰麗華以其“孔雀般的美麗、高潔與輕靈”征服了不同膚色的觀眾。她憑著自己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成了我國惟一一位登上世界兩大著名“藝術聖殿”的藝術家。

曾國藩勤學

——天道酬勤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複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事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巨著的產生

——勤出成果

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艱苦奮鬥了四十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我國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遊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前後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蒐集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

妙用鏡子

——勤奮出成績

天邊剛剛露出一抹魚肚白,大地仍在酣睡中,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校園一片 寂靜。一個人輕輕走出了宿舍,來到後山上,把一樣東西掛在一棵樹上。這個人就是蕭楚女。

蕭楚女初次擔任教員,擔心自己講課效果不好。每天拂曉,他就跑到山上,在樹上掛上鏡子,反覆對著鏡子講,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學苦練, 蕭楚女的教學水平大有提高,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里受到尊敬和讚譽,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魯迅”的由來

——勤能補拙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其實是他第一次採用了“魯迅”這個筆名。

一次,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問魯迅說:“你用‘魯迅'這個名字,可有什麼講究?”

魯迅回答說,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他說,自己比較笨拙,無論做學問或者幹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

“童魚”的來歷

——科研需要勤奮的精神

童第周教授和他的學生美籍學者牛滿江教授共同培育出來的新產品,樣子很像鯽魚,被人稱為“童魚”。

這“童魚”的產生可不容易了!童第周抓住了“細胞質對於細胞分化——個體發展和遺傳方面的作用”這個尖端課題進行研究。他選用魚作為研究材料,和牛滿江開展實驗工作。他已年逾古稀,但常在冷庫里堅持七八個小時工作,有時連續奮戰幾十天。就這樣,他們的實驗終於取得良好的結果。

泥地上的畫家

——藝術來自勤奮

韓斡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他小時候在長安一家酒店當夥計。韓斡每天都能看見飲酒客人的坐馬,對馬從心底里產生熱愛的情感,並有把馬的形態畫出來的強烈願望。於是他就抓緊空隙時間,用竹棍在泥地上練習。他依據腦子裡的原始素材, 加以發展,再對照實物塗點飾染。天天練,月月練,一絲不苟畫的馬匹體態優美,神氣生動 ,人們交口稱讚。

後得到王維資助,韓斡拜曹震為師。長期刻苦練習,加上名師指點,韓斡如虎添翼,他的繪畫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發揮,成了和曹震齊名的畫家。

借書來讀的歐陽修

——勤奮是成功的保證

歐陽修 4 歲時,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極其貧窮,母親供不起歐陽修識字讀書。歐陽修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李家 ( 藏書豐富)去借。為了能借到書,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當借到一本新書,他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常常是通宵達旦。碰到好文章,連抄帶背。就是靠這股精神,歐陽修成了文學史上的一代名家。

午夜的詩人

——創作需要勤奮的精神

13 歲的維克多·雨果在上學時,從不願早睡覺。他覺得過早睡覺是白白浪費 時間。但是在學校里,他既不能點燈,也不能起床。

於是,雨果就長時間地凝望著窗外的星空。窗外星光燦爛,小雨果忽然捕捉了一句美妙的詩。從此,他默默地從思想和語彙的海洋里搜尋著那些像珍珠一樣閃光的詩句。一句,兩句 ……很快,他想好了一首詩,又反覆推敲、修改,準備天亮後寫在筆記本上。正因為他的勤奮,才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最終創作出了像《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那樣的巨著。

深入生活的狄更斯

——創作需要勤奮

夜晚的倫敦街頭,車馬熙熙,熱鬧非凡。這時總會出現一位身材矮小的年輕 人,連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也不例外。剛一看會認為他是一個忠於職守的偵探。不過,他又顯得不太高明。他有時候站在街上,明目張胆地打量著過往的行人;有時,他竟然尾隨在一些高談闊論或輕聲低語的人身後,記下聽到的話。這個人對古老建築也非常感興趣。站在建築物前,他同樣會掏出個本子,記個不停,問個沒完。

這個人就是狄更斯。他是抓緊空閒時間在“深入生活”,尋找素材。這才使狄更斯在文學創作上有經久不息的生命力。

田中角榮力糾口吃

——勤能補拙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兩歲時害了病成了口吃,常因此受人嘲笑。 他發誓要改掉口吃毛病。為此,他經常一個人進入深山,一會兒朗讀,一會兒唱歌,一會兒叫喊,用這種獨特的辦法來糾正口吃的毛病。班內排練文藝節目,他爭當主角,通過背台詞來磨鍊自己。終於讓他戰勝了口吃的毛病。

湯展中的腳書

——成才在於勤奮

廣西蒙山縣西河鎮西河中學初三學生湯展中,從小沒有雙手,吃飯、洗涮、寫字——都是用腳代手進行的,他憑著驚人的意志,刻苦學習書法藝術。他的腳書和 口書作品被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吟詠新風》雜誌、香港《創星日報》等發表。 1993 年 7 月 21 日他作為首屆“肯德基杯”中國“殘疾少年兒童成才獎”最佳獎十位獲得者之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大會。

在澡盆里讀書的曹禺

——書山有路勤為徑

曹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劇作家, 23 歲的時候就寫成了《雷雨》,震撼了當時的戲劇界,也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以後,他又創作了《日出》《北京人》《蛻變》以及歷史劇《膽劍篇》《王昭君》等。

曹禺有如此的成就,與他勤學是分不開的。有一次,曹禺的家人準備好了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去洗澡。他進內室後,很長時間不出來。家人在外面聽聽,室內不時傳出水響聲。這樣又過了很久,曹禺的夫人忍不住了,推門進去一看,原來,曹禺根本不是在洗澡,他正入迷地看書呢。只見他一手拿著書本,另一隻手則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而水早已涼透了。曹禺的夫人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顧炎武的馬背書館

——時刻不忘勤學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學者。他一生勤奮讀書,後人說他“自少至老,無一刻離書”。

不管是在行軍中還是在避亂中,他總是用兩匹馬兩匹騾子馱著滿滿的書箱,書籍足有一個小書館那么多。每逢到了關口要塞,就進行調查訪問,如發現同平時所學的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認真記錄下來,回到茶房旅店,打開書來檢查核對。旅店主人怕多耗燈油,連續催他休息,他說:“我多付油資就是了。”有時行進在平原大道上,他就騎在馬背上誦讀古書,默背考證注釋。從此,人們就用“馬背書館”來讚揚顧炎武的苦學精神。

成龍勤練功夫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成龍的師父就是著名的京劇大師于占元師父 ( 于素秋的父親 ) 。於師父為成龍起了一個名,叫元樓。其他的師兄弟也是以元字為名。每天的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鬥方式、特技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筋斗等動作。大清早 5 點便起床練功,練至晚上 12 點止。除了練功外,他們還要做清潔、洗碗等事務。成龍就是在每天接近 19 個小時的艱苦訓練中成長。早上練各種功,練壓腿的時候倒可以睡點覺,幾乎所有人都是架著腿睡覺的,吃過飯,就練聲、調嗓或讀書。

文同畫竹

——繪畫藝術也有賴於積累

宋代畫家文同是畫墨竹的能手。他畫的墨竹曾得到蘇軾、黃庭堅等名家的稱讚。文同能在畫竹上取得這樣的成就,是與他長期堅持不懈地對竹進行觀察、研究分不開的。為了對竹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他對竹葉、竹節、竹根、竹筍都作過細緻的觀察。不僅對各種種類的竹做系統的研究,對竹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也作過深入的考察。人們常常看見他在烈日下、寒風中,甚至在雨中,跑進竹林里去,全神貫注地細察細析,有時甚至忘記回家吃飯。

文同具有非常豐富的竹的知識,一說起竹,他可以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因此,人們曾用“胸有成竹”來誇讚他。而正由於“胸有成竹”,他才得以成為畫竹高手。

從木匠到畫家

——學習,不放棄任何機會

譽滿九州的大畫家齊白石幼年就熱愛學習,但是因為家裡需要勞動力,才讀了一年就停止上學,幫助父親放牛,砍柴。他在勞動之餘,非常喜愛畫畫,也喜愛寫字,因為家境貧寒,他只能把舊簿上的紙裁下來作為畫畫和寫字的用紙。他放牛的時候,總是把書本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當他 12 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送他到叔祖父木匠齊滿家裡去當學徒。 15 歲以後,才轉學雕花木工,雕刻家具上的精細花紋。這時他白天做工,晚間則用松火照明學畫。齊白石學了 12 年木工,也練了 12 年畫,開始由於找花樣,臨摹《芥子園畫譜》,並學習對實物寫生,直到 27 歲的時候,他才認識了當地有名的文人和畫師胡沁園、陳之蕃兩位先生,並經常向他們請教。從此,他走上了繪畫的藝術道路,成為了頗有造詣的著名畫家。

蔡元培一生勤奮好學

——有勤奮,才有成就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生勤奮好學。他在自己的書齋壁上寫了兩句格言:“學不厭,教不倦。”以此勉勵自己。

他自幼即沉潛於書中,進入社會就業後,一面工作,一面讀書,其志不稍遜少年時代。他在紹興徐氏家族藏書樓“鑄學樓”做校點時,因該處藏書豐富使他更加發憤苦學,遍讀藏書,學識上大有長進。他談到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說:“自 10 歲起……讀到現在,將滿 60 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蔡元培在上海徐家匯南洋公學教書時,為跟馬相伯學拉丁文,每天早晨都步行四五里路到馬府請教。有時竟在 5 點鐘的時候,天還沒有亮,他已在外邊低聲喊叫“相伯,相伯 ! ”馬相伯覺得很奇怪,怎么一大早就有人來看他。於是他開窗向樓下一望,原來是蔡元培,便急忙搖著手對他說:“太早了,八九點鐘再來吧 ! ”蔡元培不得不回去了。蔡元培先生勤奮好學的精神,為其成為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羲之苦練書法

——成功來自勤奮

我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刻苦練習書法。他從 7 歲就跟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持久,隨時隨地都練,有時用手指在衣服上練,有時在月光下的池邊懸肘練,相傳當年王羲之在紹興蘭亭地方“臨池學書”,苦練了 20 年,由於經常在池裡洗筆刷硯,竟把池裡的水染黑了。這裡可能有些誇張,但也不難看出事業的艱辛。有一次兒子王獻之問他寫字成名的秘訣,他指著家裡的 18 口水缸,說:“寫字成名的秘訣就在這 18 口水缸裡面,你把 18 缸里的水寫完,自然就知道寫字的秘訣和成名的緣由了。”他的兒子真的把 18 缸水用完了,果真練出了一手好字。

學在人先的成仿吾

——勤奮就是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成仿吾 4 歲就開始識字讀書了。每天,他黎明前就自行起床,在高腳油燈下朗讀古文,早飯後又寫字、作文。 8 歲時,他每天步行 20 多里,到一個設在祠堂里的私塾去讀書,朗讀、書寫、背誦,成績優異。 10 歲時,他到離家 80 多里路的西門書屋上學。在那裡,成仿吾年齡最小,學習成績卻在眾人之上。 12 歲時,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執意一人到縣城去讀官辦國小。 13 歲時,母親病逝,成仿吾跟大哥到日本讀書。他先在名古屋第五中學上學,不到一年,就完全掌握了日語。他學外語總是學在別人前頭,同學們學日語時,他已經開始學英語了。同學們學英語時,他又學德語了。經過一生的艱苦努力,最終,成仿吾精通了日、英、德、法、俄五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