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社會時事:無償獻血

適用話題:慈善精神、獻血、奉獻愛心、溫暖

有這樣一句話,現代慈善精神的本質,就在於助人意味著自助,愛別人等於愛自己。其實在鮮血事業中,從不缺少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生命的一群人。

1月19日,第十四屆“完美百城千店萬人獻血”武漢站活動中,436人參加獻血,總計獻血12.1萬毫升。儘管時值寒冬,漢秀廣場三輛獻血車上的獻血者卻在用愛溫暖這個季節。

血液對於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任何藥品都無法替代的。但尷尬的現實是,隨著臨床就醫和手術量急劇上升,臨床用血量需求增大,無償獻血率仍在低位徘徊。“有損健康”“會感染疾病”等誤區橫亘在有意獻血者的心中,使得許多人不願意挽起衣袖。

而“完美百城千店萬人獻血”活動以及完美副董許國偉累計獻血22次,獻血量達6800毫升的經歷,無疑形成了一種積極推動力,消弭民眾隱憂,或者至少能給民眾這樣一個暗示:獻血對身體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相反還能增強身體機能。

以獻血活動為契機,武漢不妨增強獻血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以更大的動作,引導市民樹立這樣一個理念:無償獻血既是一種高尚的社會行為,也是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最直接的體現,更是公民的義務之舉。同時,號召市民鼓勵親朋好友也參與到無償獻血的壯舉中,正如《獻血法》中的明文規定,“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武漢的獻血服務工作一直做得不錯,處於全國前列。比如獻血車不定期到學校號召鮮血,既有專業培訓的志願者,也有經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因此,呼籲獻血意識的同時,不妨接續而為,在服務體系上狠下功夫,給獻血者營造更加完善的獻血環境。

我們看獻血工作先進的國家都十分重視對無償獻血者的精神鼓勵,而從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可行性窺測,既能給人以精神滿足的回報,也能保障血源的乾淨,進而讓人人潛在受益,自然也不缺少打動獻血者參與的因素。但是,單純的依靠道德自覺和奉獻意識,影響更多人加入到獻血隊伍並不容易。

因此,或許可以根據獻血的多少設立不同等級的獎勵;或許可以考慮將獻血作為生理衛生課的一部分,以便於更多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奉獻意識,牴觸獻血有害身體思想的干擾;如此更有助於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獻血隊伍,形成誰獻血誰光榮的社會風氣。

“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匯集在一起就能形成巨大的愛心和力量,健康就是對愛心最好的報答。”即便當下我們處在一個有待完善的獻血環境中,但周圍仍有許多有志於獻血事業的人在行動,如同完美和許國偉一樣,用自己的血救助一個需要的生命,用無數人的血液澆鑄生命的厚度。

誠然,單靠個人或者某個組織的力量依然有限,只有全民形成這種獻血意識,才能救助更多的人,也能使更多的人自救。而當“我慈善,我快樂”成為一種現代生活觀念,當血液供應背後的黑色利益鏈被法律制度斬斷,我們的所期待的全民獻血時代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