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

節日像流水,毫不停息地流著,從遠古流到現在,又將從現在流向未來。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吧!

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篇一:

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節日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密切”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豐富著我們的社會文化。

現在我們天天都在過節日,剛剛過完了元旦,元宵急急而來,不久,清明又如約來到;清明還餘緒未斷,端午又要到了;端午才結束,“五一”“五四”連袂而來……可是,這還不能算是節日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融入”得還不夠完美,它只是融入了我們的物質生活,還沒有融入我們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而要真正地使節日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恐怕還要走一段更長的路!我們牢牢地記得在元旦晚會上一定要與親友們狂歡,吃團圓飯,卻不曾想過花上幾分鐘心平氣和地解讀“元旦”的內涵;我們可能會記得在清明那天一定得跟父母長輩登山上墳,給故去的親人友人寄託思念之情,卻不肯記得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擺上一束花;我們可以記得在五月初五那天萬萬不能耽誤吃粽子,看龍舟競賽,卻往往忽略了兩千多年前屈原怎樣的肚腸寸斷……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以無聲的方式提問我們:要何時才能真正懂得去感受節日?

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縮影?是節日!什麼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節日!什麼是一個社會高度文明經濟高度發達的見證?還是節日!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國家的興衰榮辱,文明的傳承變遷,可全都寫在節日裡,毫不誇大地說,如何過好一個節日也是該民族文明程度的真實寫照。它須要我們記得,但它更須要我們去用心感受!改用歐陽修的一句話來說“節日之樂,感受在物質上而領會在文化層面上”。每一個節日都是一種文化的符號,而每過一次節日都是在傳遞一回文明。它不止於大操大辦,大吃大喝,然後一鬨而散,這就叫作“過節日”,而在於通過過節讓我們的人民從中接受洗禮,進而弘揚中華文明和精神。精神,就是我們每一個民族傳統節日的魂。我們不能就那樣膚淺地過完了罷,而是深刻一點去理解它到底傳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然後思考它,感悟它,甚至“批判”它!

現在,有的節日過得有點扭曲了,它成了達人貴婦們揮霍的日子;它成了心懷不軌的人們勾搭的日子;它成了妄想發達的人們走捷徑的便捷之門……我們的節日有些沉淪了……

不過我相信,一個真正屬於我們民族的人,它早晚會懂得如何在節日裡去收穫些真的感受!

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篇二:

春節里,你用不著睜大眼睛看,就能感到節日的氣氛。不信你聽,"篤篤篤"、"哈哈哈"、"砰……啪"、"鐺鐺鐺"、"哐哐哐"、"嘩啦啦……叭"、"唰……唰……"

我一個人靜坐在椅子上,還不到三十分鐘,便聽到如此多而妙絕的聲音。

"篤篤篤……"

"噢,來了。……快請進!"

我打開門,迎進來爸爸的老朋友肖叔叔。

"篤篤篤……"又一家的門被敲開了。據我大略統計,在上午九點到十點之間,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家的門上響起"篤篤篤……"的敲門聲。

"篤篤篤……"的聲音帶來了"哈哈哈……"的笑聲。這笑聲有粗有細,有重有輕,有中年人的"呵呵……",有青年人的"嘻嘻……",有小孩的"哈哈……",還有那老年人無聲的笑。笑聲里,小主人同小客人一起玩鞭炮了,"砰……啪……"遠遠近近的鞭炮聲連續不斷。

聲響最多的地方要屬廚房了。聽,刀碰菜板的聲音,"鐺……鐺……"、"哐哐……";油鍋炸魚的聲音"剌啦……";盤碗相碰的聲音,"叮兒鐺兒……";忽聽"嘩啦……叭",不知誰家碗碟打碎了……

聽,一個新的聲音--,是那么輕,那么有節奏,"唰……唰……

日月更迭,季節變換,又是一年歲末時。20xx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遠去,即將遁進歷史的長河,再過二十來天……

聽,不知是哪家傳出了歌聲,平穩、輕快。鞭炮在響,笑聲不斷,歌聲陣陣,這都是有聲的。然而我們更忘不了留心那無聲的。在這無聲里,我感到歡樂,一切能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都會感到欣慰。在這無聲里,透過擦得亮亮的窗戶,有一大群雪白的信鴿飛過藍色的睛空;在這無聲里,細細體味春天怎樣靜靜地來到;樹枝上醞釀著新的芽苞,暖流驅散著寒流;在這無聲里,大地春回。

啊,我傾聽著這一切聲音,又尋找著默默的"無聲"。在這音樂里,在"無聲"中,我感受了生活的快樂,看到了祖國的欣欣向榮。

這節日的聲音,豐富多彩!

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篇三: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可是原計畫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畫的駭人訊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毛澤東》,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著,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么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箇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畫”。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著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喔,My got,不能說,說了這個計畫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線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裡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畫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么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聖時刻”。徐倩華、鍾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嘗”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鬆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么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箇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感受節日800字說明文篇四:

感受節日——學習西方優秀文化,傳承發揚民族傳統

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隨著各國之間的往來日益密切,各國文化間的交流也愈發頻繁。這引發的改變,離我們生活最近的一個,就是我們過的節日了。對於“舶來”的節日,我們該不該過,人們的看法見仁見智:一些人認為我們應該過西方的主流節日;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先過好自己的傳統節日。

有一些西方的節日在中國一直都是有爭議的。比如,聖誕節。這個節日,最初大概是基督教為了慶祝耶穌誕辰而設的吧。這一天,西方的很多基督教國家人們都熱烈的慶祝,演變成了西方的新年。通過影視作品,青少年一代深深地迷上了冰天雪地里的聖誕樹、半夜可能驚現屋頂的聖誕老人、清晨意外收到的聖誕禮物……於是聖誕節在中國流行開來。

然而,中國的主流人群中,信奉基督教的不占多數。且我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春節”來過年。我認為,這樣的節日,感受氣氛可以,沒有意義的崇拜、追捧倒不值得。

另外一些外國節日是我們應該大力普及的。母親節、父親節便是典型的例子。這個節日,雖然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日期、起源及內涵,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樣,就是這兩個節日,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愛。人們可以在這天為自己找到向父母示愛的理由。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這兩個節日在國內並不是非常“流行”。據媒體調查,很多人不知道母親節的日期,甚至還有些人不知道有“父親節”!比起“看起來很美”的聖誕節,母親節和父親節在國內的待遇就不免顯得有些寒酸了。這樣的體現“孝道”的優秀節日,比起聖誕、萬聖等節日,難道不更值得大家推崇、歡度嗎?

還有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可以被推廣到全世界的。春節就是一個不錯的前車之鑑。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過中國的春節,一些國家甚至把春節定為了法定的假日。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愛上了可口的餃子,學會了剪窗花、貼春聯……

各種語言各種膚色的人們,通過過春節,學到了更多的中國文化,使得中國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走向了世界。這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端午節、中秋節等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節日更是值得我們向全世界介紹。了解了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富饒的精神財富深感自豪和驕傲!

感受節日,我們可以感受各地豐富的節日風情,了解、學習環球的優秀文化。

感受節日,我們懂得了推廣本國的精彩節日,弘揚中華民族悠久、深邃的民族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