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優秀高中作文

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把誠信作為人道德修養最基本的內容,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誠信範文吧!

誠信作文篇一:

古人從天地生養萬物的過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實無妄、自強不息的特徵,就把這種特徵稱作“誠”。並由此推出人的行為準則:“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信”從造字結構看,“人言為信”,關於信的論述有“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古人為人誠實、恪守諾言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為是,要虛心。說話辦事要言行一致,“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在《論語》中談個人修養和待人之道時多次說到“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無信則無以立,無以行。孔子在談到治理國家大事時說:“民無信不立”,認為“信”比軍隊、糧食還要重要。

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時在睢陽讀書,認識了一位姓李的術士。一天,那個術士得了重病,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這裡有一個鍊金秘方,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點金術給他,現在我把這秘方交託給你。”術士把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給范仲淹,就病故了。

幾年後,范仲淹當了諫官,他找到那個術士的兒子,對他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長大,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記號還保存完好,沒有被打開過。

還有一個著名的誠信故事:“種世衡不失信於羌人”。北宋名將種世衡到青澗城戍邊時,巡視撫問境內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領奴訛倔強自負,從不服從宋朝地方管理。種世衡與他約定,次日到帳下慰問部族。誰知當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險難行,而奴訛部落又處於偏僻的山溝,眾官勸阻種世衡改天再去,種世衡堅意踐約。

奴訛以為大雪種世衡必不來,沒想到他頂風冒雪而至,感服,急聚族人聽命。此後,當地羌族相繼來歸。種世衡的軍隊秋毫無犯,深得人心,與羌民和睦相處,人稱“種家軍”。後來每當西夏軍犯宋,羌民即先通報,並傾力相助,因此宋軍每戰必勝,使邊境得安。

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是對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規範自己,協調人與人的關係,提高社會道德水準。

誠信作文篇二: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似乎整個神州大地都深陷在欺詐的泥潭中難以脫身。“誠信”似乎永遠變成了使人上鉤的香餌。賣家慈眉善目的笑臉,老闆噓寒問暖的問候,商人信誓旦旦的承諾,都只是為了引誘你出錢買一堆假冒偽劣罷了。

各式各樣的食品安全,千奇百怪的欺騙招式,一切都使這個社會如同烏雲籠罩一般可怖。於是有些人把自己隱藏於繭之中,用自己的硬殼來冷冰冰地回應著外界的一切。

而在我看來,比欺詐更可怕的,是對誠信的冷淡。

當蜜蜂因遇上一朵假花而放棄授粉,所有的花朵都將枯萎;當角馬因遇上一次屠殺而放棄遷徙,角馬的種群將要滅絕;當人類因遇上一次欺詐而漠視誠信,心靈的花園就會荒蕪。

當社會中有黑暗存在,我們就更應該珍視光明。

所以說,當“愛心油條”的理念被一群人堅持下來時,我們應當珍重這一份秉承下來的誠信之光;當海爾企業從那家嚴格地銷毀次品的小企業成長為今日的世界巨頭,我們應當珍重這一份發揚光大的誠信之光;當遵守反腐承諾,將蠹國之賊收於法網之下是,我們應當珍重這一份改頭換面的誠信之光。我們都應當尊重這些人,這些事,因為這都是能夠驅散黑暗,帶來光明的太陽。

那么,怎樣才算得上是珍視了這一份份誠信呢?

不是微信微博上的幾聲喝彩,不是電視舞台上的歌功頌德,不是記者媒體的追蹤採訪。只要有心上與行動上的支持與讚許,就算不讓這份誠信隨風而逝。古代商鞅徒木立信,就是為了一改政府不誠實的形象,同時讓誠實之風在百姓中傳承下去,使得百姓從爾虞我詐的刁民一改成為彼此守信的公民,並最終使秦國壯大富強。那么試想一下,有老人跌倒,有人去扶,有人去證明救助者的清白,有人去為老人捐獻醫藥費,那么這個社會上就會掛起一股誠信的正氣之風,中國也會如同當初的秦朝一般壯大起來!

如果說誠信就是撐起整個社會的地基,那么那對誠信的珍重就如同灌注在地基上的水泥。正是因為這兩樣東西的存在,社會這座高樓大廈才能佇立不倒,這座大廈里的人的生活才能欣欣向榮。

誠信作文篇三: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人可以沒有漂亮的容顏,卻不可以沒有信用。 自古以來,諸位英雄豪傑,都是以信用、武藝和勇敢出名的。在漫天黃沙中,英雄中那股因誠信發出的勁,總能挫敗一切。

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代也是如此。在現代社會中,誠信也越來越顯示出自身的價值。

記得我才八九歲時,就有過依次誠信的經歷。那天,我下樓騎車準備去玩,興高采烈地騎上車要走了,誰知,踩了半天,車卻在原地不動。檢查了之後,才發現是輪胎沒氣了。

修車攤的叔叔打完氣後,我給了他一個閃亮的一元硬幣。打氣二角錢,應該找八角錢。邊想著,一邊數著找回來的一疊錢。不數倒沒有什麼,一數,怪了!明明應該找八角錢的,手裡卻有九角錢,難道,我的算術不過關?可一連數了幾十遍,手裡還是九角錢。該不該換回去?我和自己打起了心理戰。換吧,又不知道該怎么說;不還吧,這是人家的勞動所得,雖然只差一角錢......我想了半天,還是還給了修車的叔叔。

相信每個人都有經歷過誠實、誠信餓考驗。面對欺騙和誠實兩個選擇,你選了哪一個?

現在,在迷亂的社會中,有許多不誠信的東西存在著:商場賣的是過期產品;向別人借了東西卻不還;同學因為考試沒向家長隱瞞了分數......雖然這都是一些小事情,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有的人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有的人卻把誠信撇在一邊。其實,人們不斷地挖掘財寶,卻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誠信就是最大的財富。心靈深處的誠信,殘忍地被人們用不誠信掩埋了。

慢慢地,人們似乎悟出了誠信的重要性,開始尋找遺失的誠信。人們有了誠信,世界就發生了變化:許多人立下字據;商家向受騙的顧客道歉.......人們越來越明白“誠信”二字有多貴重,所以,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誠信,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升華,省會被引向崇高;因為誠信,在世界的每一個封塵的角落都漂浮著誠信之美,人們的言談舉止中不時表現出對不誠信舉動的厭惡。

世上,誠信最美。社會越是撲朔迷離,就越能顯出誠信的寶貴。誠信,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能使一個人徹底地改變。它以其獨特的魅力,為世界創造了“最美”。

誠信作文篇四:

大家都知道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而誠信就是社會的支撐點,是社會的生命之燈。

孔子早在古時就說過:“民無信不立。”可見,“誠信”二字早在古時就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固然,誠信的缺失對於一個人而言更是一種人性之莫大悲哀。人要講信義,說一是一,說二就是二,俗語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程頤也曾說過“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對事情要負責與對人守信是統一的。對人守信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種對事負責的態度。對事負責是對人守信的具體表現,只有對人守信的人,才能對事負責;只有做到對事負責,才使對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實,而不是一句空話。拉羅什富科說過“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出爾反爾的事多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少了,信任沒了,誠實還有何用呢?於是,信少,誠少,誠信自然也就少了。

而關於誠信的話題,我開始覺得沉重,我覺得現在的我們的確生存在一個缺乏誠信的時代,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我看來是人們對物質的依賴,說簡單一些,一個字——錢。莎士比亞說過“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人們似乎可以為了錢,為了生存,拋棄一切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誠信,比如友誼,比如靈魂,但是我認為這種背叛誠信的行為,也終究會因為拋棄誠信而反被社會拋棄。那“三鹿奶粉”血一樣的教訓,不禁讓我至今還心有餘悸。

不難發現,“誠信”兩字在我們生活中正以一種無意識而向有意識過渡蔓延,不要以為這是好事,我要說的是,我們生來就有的一種品質已經需要用強制的方法來維持了。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甚至到了需要一個框架來約束和強迫促進社會與人,以及人與人的關係鏈結,如果退回到一個思考的原點,審視我們的靈魂和窺視他人的舉止,不難發現人性的一絲悲涼。

共鑄誠信不妨從小事做起,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的無形資產。對於我自身而言,我認為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要用我自己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一絲一毫關乎誠信,做到誠信考試,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都有可能會毀了我一生的名譽。所以我會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我想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