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紀念館作文600字

紀念館這個詞,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也去參觀過不少,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於參觀紀念館作文600字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參觀紀念館作文600字篇1

這個暑假和爸媽一起參觀了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的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由主館、附館、周恩來銅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等紀念性建築組成,此外,還有一些懷恩亭、西廳觀魚等景點。

剛到景區門口就能看見鄧小平爺爺題名的“周恩來紀念館”六個大字石碑,它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那么莊嚴,那么挺拔。進入景區,離得較遠,就看到了一座壯觀的建築物,被綠色草坪和紅白相間的荷花鋪墊著,顯得更加莊嚴雄偉,聽景區瀏覽車的師傅說,那就是主館。進入主館就能看見周高大的漢白玉雕像,他面容慈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歡迎遠方的客人到來。主館裡有豐富而詳實的圖片,記載著從1920xx年在瀋陽上學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被任命為政務院的全過程,來表達周恩來光輝燦爛的一生。

出了主館便是周銅像廣場,銅像高為7.8米,趁導遊講解使我了解這高度寓意著偉人周恩來走過的78個光輝的人生春秋。銅像的基座由xx同志親筆題寫的“周恩來同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雙手叉腰、面帶微笑,顯示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我和媽媽忍不住上前照了一張。

一個方方正正的小庭院門口,水塘里金魚自由歡快的暢遊著,那就是仿西花廳。正面是的前客廳,擺放著許許多多的椅子,當年是來會見外賓和處理重要國事的場所,再往右側走是周辦公室和後客廳,後客廳是國內客人及親朋好友、審看影片、閱覽報刊的地方,通過小道來到的臥室,一張簡簡單單的木板床、一把桌子、一把椅子、一盞燈和幾本書就構成了的房間。

直到紀念館閉館,我們一家才緩緩的走出,看著夕陽西下,我一直默默地念著周的這句格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參觀紀念館作文600字篇2

我的家鄉在江陰,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有旅行家徐霞客,有教育家顧明遠,有前新華社社長朱穆之……但我最敬仰的還是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今天,我們就懷著一股敬仰之情參觀了他們的故居。

邁步走進故居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兩叢百年天竺,雖然飽經風霜卻依然鬱鬱蔥蔥,充滿生機。據說,它們是劉氏三傑的父親,劉寶珊先生親手栽種的,每到秋天還會結出累累紅果。看著看著,我禁想起了劉氏兄弟,他們多么像天竺呀!經過自己的奮力拚搏,獲得巨大的成就。

看過了天竺,我踏進序廳,一下子就被牆上那八個大字“劉氏三傑,江陰之光”給吸引了過去,它們金光閃閃,剛勁有力,聽老師說,那是冰心奶奶親手題的呢!

我由序廳向左一轉,便來到了當年劉氏兄弟讀書的私塾。牆上的孔子像下整齊地排列四張課桌,桌上擺放著八隻硯台。看著空空蕩蕩的桌椅,我仿佛回到了從前,我仿佛看到了學生們正在劉寶珊先生的帶領下咿咿呀呀地讀書,我又仿佛看到了學生們正在專心致志地練字,先生在講台前講解著運筆的要領……

接著,我從兩棵桂花樹下穿過,來到了劉天華的臥室,除了一般的陳設以外,裡面還擺放著一頂蚊帳,關於這頂蚊帳,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有一次一個客人到了他家,卻怎么也找不到他,這時,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那位客人這才發現,劉天華先生坐在蚊帳里,不顧早已滿頭大汗,正刻苦練琴呢!劉天華練琴如此認真,也難怪他能成為一名享譽世界的大音樂家!而順著劉天華的臥室繼續走,便是後院了,我們的參觀也即將結束了。

參觀紀念館作文600字篇3

今天我們去趙大佑紀念館參觀。

我們來到紀念館門前。遠遠看去,最奪目的,便是那門前的一對“門衛”——石虎。石虎一公一雌。左邊的雌石虎抱著一隻小石虎,雙目圓瞪,好像在警惕著我們這些“可疑”的外來者。而右邊的公石虎則是張著血盆大口,露出鋒利的牙齒,看他這可怕的摸樣,好像下一秒就會撲上前來。可笑的是它卻捧著和他格格不入的皮球,給他增加了幾分滑稽。

進入館中,好像一眨眼就穿越到了古代。現代的高樓大廈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到處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仿佛我們來到了人間仙境。

走上精緻的石橋,經過林間的小徑,我來到了正殿。正殿的外觀好像古時的寺廟,白牆紅瓦。門前的兩根大紅石柱莊嚴氣派,屋頂的四角微微翹起——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踏上精美的石梯,我緩緩推開正殿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泥像。泥像的摸樣是一個頭戴烏紗帽,身著樸素長袍,腳踩黑色長靴的人。這就是趙大佑的泥像吧!我這樣想到。我突然想起剛進來時看到的趙大佑的簡歷:“趙大佑,明朝人,曾任尚書一職,為人正直,十分清廉,為了百姓做了無數好事……”聽說,尚書是我們大溪這一帶人獲得的最高官職。

想起趙大佑一生為百姓做過的那么多好事,我不僅從心底里對他生出一股敬佩之情。我又想到我們大溪鎮的領導,他們也象趙大佑一樣,正直公平,帶領著我們努力將大溪建設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帶領著我們奔向小康生活。建設大溪是我們全體大溪人的責任,所以我也要為建設大溪出一份力!我決心:從今天起,做一個好學生,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為建設大溪出一份力。“

走出紀念館時,我感到心情十分愉快,仿佛已經看見了美好的未來在向我揮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