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範文5篇

瞿秋白紀念館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作為黨歷史上早期的領導人,毫無疑問瞿是這個城市的驕傲。而作為冠英國小堂(現覓渡橋國小)的後輩,我更深地去理解著這個人物對於常州歷史、對於中國歷史的意義。要知道,不僅僅在革命史上,更在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瞿秋白曾占據了那么重要的地位。

而這正是作為清一代常州學派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延續,但這其中又是夾雜著社會主義思潮、新文化運動、左翼文化運動在內的因子。因此,不了解這些,我們就無法了解瞿秋白這個人,無法了解《多餘的話》中秋白對自我的認知,更無法了解瞿秋白之於江南文化、之於中國文化的意義。

隨著常州城市在中國思想界、文化界的整體衰落,我在這個紀念館瀏覽過程中無時不刻的體會到這種境地。內里寂寥的陳設,和我記憶中這個紀念館曾經擁有過的翔實展覽和資料相去甚遠,難道是因為這個紀念館已經免費開放的原因么?儘管這個紀念館已經成為了全國文保單位,儘管這個紀念館旁也豎立起了一座全新的陳列館,可是我無法找見曾經在這個紀念館中擁有過的對偉人的敬仰,也無法喚起因著這個人物而對整個城市產生的那種自豪。是的,不應該是這樣。

究竟是我們忘卻了這個人物,還是忘卻了我們應該擁有的紀念。為此,我再次進入到那個曾經耳熟能詳的紀念館中,用影像紀錄下點點滴滴,儘管不多,但是是為希望它們能夠喚起我們,喚起我們這座城市曾經忘卻的紀念。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到常州工作已經近一年了,還未到瞿秋白紀念館參觀過。20xx年3月28日,在清明節前期,醫院黨委和團委共同組織了黨建帶團建,參觀瞿秋白紀念館,緬懷先烈的活動,我作為一名新入職的黨員,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

以前每次路過此地時,總會想到我們這位革命先烈曾在此生活過,和我們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他曾以博大的胸懷,無私奉獻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引領了中國革命的道路,作為一名常州人,我以有這樣一位老鄉而驕傲,也以我能夠加入有這樣一位優秀黨員同志的組織而自豪。這次,懷著期待的心情,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瞿秋白紀念館,參觀學習。

在紀念館中,面對著瞿秋白烈士的銅像,我們舉行了莊嚴的宣誓儀式,一聲聲響亮的誓詞讓我們激情飛揚,熱血澎湃。高蘭書記闡述了本次活動的意義,並給我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大家要牢記黨的宗旨,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儀式結束後,我們參觀了瞿秋白的故居,並從各種照片、文字、實物等資料中進一步了解瞿秋白烈士的生平,學習他無私奉獻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紀念館中保留了瞿秋白的手稿,穿過的蓑衣、草鞋,顯示了這名偉大共產黨員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一幅幅歷史圖片和文字呈現給我們一名文弱的書生,同時展現了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瞿秋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一個政黨統帥的重擔,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投身革命之後,他以筆當槍,寫了大量的文章著作,如《赤都心史》、《俄鄉紀程》、《多餘的話》、《江南第一燕》等,讓他這一卓越的文學才華為革命事業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由他翻譯成中文的《國際歌》,至今在中華大地上激揚迴蕩。而由於叛徒告密,瞿秋白被捕,犧牲時年僅36歲,當他走向刑場時,高唱著《國際歌》,視死如歸,大義凜然。

瞿秋白為中國革命的獻身精神,將永遠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儘管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我們要時刻謹記,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工作。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們要以患者為中心,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這個假期,為了班級活動,也為了曾今覓小人的一份懷念與信仰,我和班上的幾位同學一起來到了瞿秋白紀念館。

仍然是那份光景。不同的只是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風風火火的小學生了,可剛踏入中學大門的我,卻始終忘不了那一年,我在這兒,在這個瞿秋白紀念館裡,光榮加入少先隊的情景;永遠忘不了在與這個紀念館一牆之隔的覓小的六年生活。在進去之前,我一直在懷念著過去那份屬於覓小人的驕傲,這份驕傲,來自眼前這棟古建築的主人—— 瞿秋白先生。他所就讀的國小,就是讓我引以為豪的覓小。

而當我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踏入門欄時,卻發現沒有多少遊客的屋子裡,四周靜寂得似乎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如往常一般,我們參觀了秋白先生的臥室、書房等房間,還是印象中的樸素、整潔。從偏門出來,就到了秋白先生的紀念堂。腳步輕輕地踏入,眼前似乎迷上了一層霧,記得每一屆覓小的首批入隊學生,都要到這個紀念堂來,在秋白先生的塑像下莊嚴地宣誓,並請高年級的學長們為我們帶上鮮艷的紅領巾。而如今的我,雖已不再有那時的稚氣,卻在依稀中看到了自己那年莊嚴宣誓的情景,在燈光下想起了漫漫的國小六年。

走出紀念館,思緒紛飛間,想起了曾經老師為我們講過的一個秋白故事:說的是瞿秋白先生還在上國小時,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他構思新穎,以螃蟹來比喻橫行霸道的統治者,老師滿意地批了一百分後,又拿去給校長看,校長誇他字跡端正,卷面整潔,寫得也很好,便在一百分後面,又加了五分。

那時聽完這個故事,同學們紛紛驚嘆,對秋白先生也是充滿了敬佩,都覺得要做一個像秋白先生那樣有出息、有學問的人。課後,我們也自發查找了一些秋白故事的資料,了解他的思想,我們從小,就為有這樣一位校友而感到自豪。

的確,秋白先生的一個思想引起了當時幼小的我們的思考,“覓渡覓渡,渡向何方?”這表達了秋白先生那時對人生方向的思考,也成為後來歷屆覓國小子思考的問題。這所覓渡橋,承載的應該是人們的理想,能走過這座橋的,無不付出了努力與汗水,無不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並堅持,覓渡橋,渡向的,是秋白先生的精神,是革命年代的曙光,是一代又一代覓小人的信仰!

我相信,秋白先生的精神會被世人傳頌,培養秋白精神會成為孩子們激勵自己的方法。覓渡覓渡,渡向理想!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今日,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肅立在塑像前。爾後,參觀了秋白的生平事跡,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張太雷出席共產國際第三次會議期間介紹入黨的。我們常州人值得驕傲的三傑都是我黨最早入黨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張太雷和瞿秋白關係不同一般,既是同鄉、同志、同學友,又是|“五四”運動的戰友。

“五四”運動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國的各種現實問題,去探尋中國的出路。他認為要使社會改造獲得成功,那就必須把民眾運動和社會改革運動結合起來,改革舊制度,打破舊習慣,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必須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須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瞿秋白同樣是馬列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無產階級文化事業建設上,做了大量開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國後與國內黨的高層領導一起,宣傳十月革命經驗,組織各類民眾罷工等革命工作。特別是“八七”會議確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領導地位,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在湘、鄂、贛、粵四省進行農民秋收暴 動,走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道路,革命風起雲湧,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由於遭到“左”傾路線的殘酷打擊,瞿秋白降至中央蘇區工作,在福建長汀戰鬥中被國民黨俘虜。他和許多革命先烈一樣,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偉大氣節。

35年6月英勇就義,三十多年過去,同樣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經歷了一場令人震驚的磨難,遺骨遷移到八寶山,“四人幫”被剷除,80年中 共 中 央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僅以其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而且他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領導人之一,是偉大的馬列主義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最後“多餘的話”卻獲得他思想的升華,有著深沉的歷史內蘊和厚度。他為中國革命的獻身精神,將永遠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們紀念他,正是踏著先烈的足跡,繼續試探自己的道路,鍛鍊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達到的高峰,為了崇高的事業,繼續開拓進取。

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今天天氣晴朗,綜合課上楊老師帶我們參觀了瞿秋白紀念館,

來到門口瞿秋白同志故居,瞿秋白故居幾個字特別醒目,據老師說,這幾個字是矛盾先生寫的。走進去,踏著青石板路,院落里種著幾株桂花樹,錯落有致,倍感自然。裡面的大堂前立著瞿秋白充滿書生氣質的雕像,內堂里懸掛著各種風格的書畫。

故居旁邊是瞿秋白同志的紀念館。楊老師我們參觀了瞿秋白的臥室、書房等房間,從偏門出來,就到了瞿秋白的紀念堂。進入紀念館,館內陳列著瞿秋白同志一生歷程的圖文資料,清晰明了。“萬郊怒綠斗寒潮,檢點新泥築舊巢。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這隻“江南第一燕”具有妙筆生花的才華,與魯迅先生並稱文壇雙壁,。旁邊豎立著瞿秋白的銅像,看上去精神抖擻。繞過銅像,有一塊木板,上面寫著瞿秋白寫的十幾首詩,繼續先縱深前進,便可以看到瞿秋白出國留學的照片和他寫給自己女兒的手記。在紀念館的東南角,上面陳列著瞿秋白和楊之華的結婚照和紀念物。

在紀念館的西北角,有一台電視機正在播放有關瞿秋白的視頻資料,。與它遙遙相對的是他畫的一些畫,和他父母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