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霧知天

霧是常見的一種天氣現象。有人說:“霧是地面上的雲,雲是天上的霧。”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雲和霧都是由於空氣中的水汽受冷後凝結形成的,只不過它們出現的位置不同--雲在天空出現,霧籠罩在地面而已。

春夏季節的霧就不同,往往是由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流到冷的地面,下層空氣受地面影響變冷,水汽凝結成霧,這在氣象學上稱為平流霧。這種霧卻是在暖濕空氣自海上侵入大陸,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形成的。這些暖濕空氣與大陸上的乾冷空氣相遇,就會造成陰雨,所以春霧夏霧預示天氣陰雨。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看霧知天的經驗,流傳著許多有關的歌諺。

有說到春霧的:“陰雨綿綿無晴天”;春夏之交時亦有“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之說;夏霧則有“夏霧雨”的說法。

“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說的是冬霧;秋霧和冬霧的說法相同:“滿地大霧蓋,當天日頭來。”

這些歌諺說的是:春夏兩季霧,往往是陰雨天氣的預兆;而秋霧冬霧恰恰相反,預示天氣將晴好。

這是為什麼呢?

有時低層空氣的水汽含量較多,白天有陽光強烈輻射,夜間溫度下降,水汽卻凝結形成了霧。這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這種霧是在天氣較為穩定晴好的情況下形成的。待到太陽出來後,溫度升高了,霧也就自然消失,因而有:“清晨濃霧重,天氣必久晴”“霧裡日頭,曬破石頭”,“早上地罩霧,儘管曬稻穀”

等民諺。輻射霧“十霧九曬”的說法因此而得。

秋冬季節,當一次冷空氣南下後,隨著天氣轉晴太陽照射,空氣中水汽含量逐漸增多,容易形成輻射霧,因此,秋冬季節往往出現輻射霧,未來也一定是好天氣。

因此,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季節的不同,看霧知天。如果是秋冬季,常常呈現輻射霧;如果是春夏季,往往呈現平流霧。

前者預示天氣晴好;後者預示天氣陰雨。但是對於豐富的看霧知天的知識,我們決不能生搬硬套,因為同季也未必同霧。

學會準確地看霧知天,還必須多方面分析觀察,綜合判斷。

那么,要分析觀察哪幾個方面呢?

要準確地知天,必須看清霧前是什麼天氣。俗話說:“久晴大霧雨,久雨大霧晴。”這是因為天氣久晴,空氣中所含水份較少,儘管夜間降溫,一般仍不會產生大霧,如果突然出現了大霧,很可能是因為暖濕空氣侵入,形成了平流霧,預示天氣將轉陰雨。相反,雨後,空氣中水份很充沛,但由於雲層覆蓋(就像給大地蓋上了一層棉被那樣),地熱不易散發,晚上地面降溫不顯著,也不易形成霧。若第二天清晨出現大霧,這是典型的輻射霧,那是因為夜間空中雲層裂開,致使地面降溫強烈,造成大霧,天氣將晴。

要準確地知天,必須看霧出現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晨霧預示天晴;白天、晚上有霧,未來將有綿綿陰雨。因為前者是輻射霧,後者多是平流霧。民諺說得好:“早霧晴,晚霧陰,晚霧不收,細雨淋淋。”

要準確地知天,還必須看霧的顏色。輻射霧因為比較稀薄。

看來猶如一層乳白色的輕紗;平流霧比較濃重,而且在它的上空,常常伴隨有雲層,不透陽光,看起來就顯得灰暗。“白茫茫霧晴,灰沉沉霧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準確地知天,同時必須看霧持續的長短。輻射霧是由於空氣受冷,水汽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溫度一升高,就煙消霧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生成後到白天還不散,往往說明天將陰雨,因此民諺還說:“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要準確地知天,又必須看霧的濃度。輻射霧是地表空氣中水。汽凝結而成,因而比較輕淡,可透過霧層見藍天;而平流霧則由於大範圍的暖濕空氣受冷形成,看上去比較濃重。所以人們得出結論:“霧氣小,天晴好;霧氣濃,有大風;霧氣重,大雨凶;霧氣輕,隔天晴。”

綜上所述,霧雖有千變萬化,但觀其本質,則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兩種。只要我們抓住這種天氣現象的本質,多方面觀察分析,就能做到看霧知天,從而能更好地為工農業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