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長照後人心

長沙縣城東北一百二十里處,群山懷抱中有一個山清水秀的板倉沖。挺立於東西兩面的飄峰、影珠二山巍峨峭拔,蜿蜒於沖前的板倉溪水清澈碧澄。一九零一年,楊開慧誕生在這裡,一九三零年,烈士犧牲後也安息在這裡。一九五九年,當地民眾修建了楊開慧烈士墓和紀念碑。背上閃耀著七個大字:“光輝長照後人心”。楊開慧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楊開慧從小受家庭影響,年幼的開會聰明好學、樸實勤儉。她在學校里是一個好學生,她對同學親切和氣,小小年紀寫得一手好文章。開慧十三歲那年,父親留學回國,應聘到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教書,開慧全家遷到長沙。這時,毛澤東初入第一師範讀書。他那遠大的抱負、堅韌的意志、勤奮刻苦的精神和儉樸謙虛的作風,漸漸為楊懷中讚賞。開慧也非常敬佩毛澤東,時常以毛澤東提倡的“殺身亡家而不悔”的獻身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刻苦參加體育鍛鍊。

一九一八年夏,楊懷中到北京大學任教,開慧也來到了北京。改造中國的宏偉理想,是她和毛澤東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一九二零年一月,楊懷中不幸病逝。開慧一家扶柩南下,回到板倉。他們不作“俗人之舉”,沒有披麻戴孝,只是每人在左臂戴上青紗以示悼念。

楊開慧思想進步,行動果敢,於一九二零年下半年成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一九二零年冬,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一九二一年,毛澤東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從上海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區委員會,並擔任委員會書記。開慧在這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三年,毛澤東去上海到黨中央工作。一九二四年春,開慧帶著岸英和剛出生的岸青也來到了上海。她要照顧孩子、操持家務,還要為毛澤東謄寫文稿。她常常把小岸青的搖籃放在方桌旁,手寫材料,腳推搖籃。

大革命失敗之後,為了挽救危局,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的指示,到湖南準備發動秋收起義。開慧返回板倉。

開慧和毛澤東分手後,她的心始終和黨在一起,跟毛澤東在一起。她積極主張武裝鬥爭,支持當地黨領導的農民游擊隊,關心井岡山根據地的發展。

一九三零年秋,圍攻長沙的工農紅軍撤退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人民進行更瘋狂的反撲。“鏟共義勇隊、”“清鄉隊”四處捕人,形勢非常險惡。

敵人懸賞捉拿楊開慧。開慧做好了應變的準備。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開慧被追蹤的敵人發現了。匪徒門將楊開慧和八歲的小岸英一起押送到長沙警備司令部。敵人雖然為抓到楊開慧而彈冠相慶,但卻無法從楊開慧嘴裡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東西。

敵人惱羞成怒。匪首親自決定對楊開慧處以極刑。

開慧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陰暗恐怖的牢房裡,她教岸英識字,囑咐他長大了要聽爸爸的話。她對前來探望他的親友說:“死不足惜,只望革命早日成功”。她囑咐親友把她保存的一段布料給她做一套新衣。親友知道她平時不愛穿新衣,而今要做新衣,可能是為犧牲做準備了,都感到十分悲痛。

一九三零年十一月十四日下午一時,天色陰沉,北風怒吼。敵人到牢房來提押楊開慧。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的刑場上,想起了罪惡的槍聲。二十九歲的楊開慧,高呼著“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當地農民冒著生命危險把烈士的遺體運回板倉,葬在青松環繞的棉花坡上。

不久,毛澤東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開慧犧牲的噩耗,悲痛的說:“開慧致死,百身莫贖”。全國解放後,毛澤東先後派岸英、岸青回湘掃墓。一九五七年他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詞,稱頌楊開慧烈士為“驕楊”,並向一位友人解釋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一九六二年,毛澤東在悼念楊母逝世的信中,稱楊開慧烈士為“親愛的夫人”,再一次表達了對烈士的懷念。

一九六九年,板倉沖的楊開慧烈士墓,改建為烈士陵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驕陽挺立上重霄,光輝長照後人心。

中華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