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故事作文小學生

臘八節由來已久,為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那么它的故事是什麼呢,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臘八節的故事作文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北齊詩人魏收在其詩作《臘節》里說:“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臘日。而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臘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臘八節食用的臘八粥,則是到了北宋才正式開始有臘八粥名稱的記載,宋朝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開封民間稱過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了,臘八也就是新年的開始。俗話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就是這個道理。

臘八節的故事作文二:

臘八節由來已久,為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臘八節的傳說,民間也有多種,傳說畢竟是傳說,其中也不乏感人的傳說,下面就來看看最常見的兩種有關臘八節的傳說。

臘八節的傳說一: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苦苦修行多年一無所獲,一直追逐飢餓折磨,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釋迦牟尼終於再也支持不住,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一位善良有牧羊女從路邊經過時發現了他,並用大米、栗等做成的粥給釋迦牟尼吃,將他救活,一碗小小的粥米讓飢餓中的釋迦牟尼覺得神清氣爽,覺得是世間美味。後來釋迦牟尼潛心修行,終於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節由些而來。

臘八節的傳說二: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只好去給財主放牛,有一天卻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後食用,覺得非常香甜,而這一天正好是臘八初八。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還時常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和臘八節吃粥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