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近態

中國教育的近態

內蒙古電力中學初二二班 梁迪

中國教育,近年來成為爭論不斷的話題。社會正不斷發展,而中國教育似乎處於休眠狀態,沒有多大的變化。層出不窮的問題使得中國教育該不該與社會掛鈎成為中國急待解決的心病。

學生加壓化

國家對教育的第一要求首先是減負,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家長們不斷給自己的孩子報課外補習班,意圖很簡單----培養所謂的“全方面人才”,而學生們有苦說不出,沒日沒夜地上課學習,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機器”。

課本越來越厚,書包越來越重,課程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嚴,時間越來越緊,成為學生們的普遍心聲。家長看著日漸疲乏的孩子表現出的更多是無奈,最多對孩子說一句:“現在是競爭性社會,你落後一步,以後就要落後千步萬步!”大部分學生已超負荷學習,有的甚至白髮漸生。這就是政府為“學生減負”的現狀。

無法自理化

大學生熬過了十幾年寒窗苦讀,以為可以放鬆的時候,一個個讓我們聽起來幼稚可笑而又現實的問題接踵而至:被子怎么疊?誰能幫我洗衣服?怎么用錢換飯票……

家長為了讓學生學習好,為他們創造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累時再來個全身按摩”的環境,以至於有些孩子認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為自己準備的,只要喊一嗓子,做個手勢就有人恭恭敬敬送到你面前。非也!這樣的生活與殘疾人並無二樣,就算苦讀入大學,個把月後就會被學校“請”回家繼續當大少爺、大小姐。

考題死板化

題型相同,題數相同,內容相同,答案也相同,這是應試考試的特點。你看這道題,指不定在哪本練習冊上見到過,出題人為省時、省力,從每種練習冊上拼湊幾道題,一張卷子自然而出。真成了“天下試卷一大抄”!不過學生也有應對的辦法:我把所有練習都做過一遍,你出什麼,我答什麼。

現在考題已進入了一個死胡同,已無許多餘地變化。而那些課外趣味知識卻無人問津。實乃怪哉!不過想想也不怪,中考高考怎么可能有它們的身影呢?為了“前途”,還是與考題一同死板下去吧!

文理合科化

改革開放已有三十載,但是為培養專業人才,將學習簡分為“文”、“理”兩條。如今大浪淘去三十年,經濟、文化等領域也得到迅猛發展,培育多元化人才成為現在當務之急。可這“文”、“理”雙線依舊未變,不禁讓人遐想:可否雙線合二為一,文理併科?

如若文理合科,社會定然接受。多方面人才,哪個公司不想要?那個集體不想求?可學生一聽好似一場噩夢開始。文理合科,負擔加倍,壓力加倍,困難也加倍。閒時減半,精力減半,效率同樣減半。比來比去,何去何從?一句話:合科難,難於上青天!

“分水隔嶺”化

不要以為學習只是學生的事。考高中考大學,只靠學生可不行,家長也跟著出謀劃策,有的竟“獨攬大權”。for example:每當各地各大名校招生開始,排長龍報名的絕大多數都是家長,無論等多長時間,名額有限,擠破頭也要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學校,重點班。可孰不知有時卻是本末倒置,害了孩子。是“龍”的孩子暫且不說,如若孩子是“牛”,家長給他安上翅膀也飛不到天上去。中等生本來基礎不穩,不先“固本”,反建“高樓”,到頭來“樓崩房倒”,形成“兩極分化”,一條“分水嶺”自然而然形成。到時後悔不迭,可為時已晚!

“千軍萬馬”化

所謂“千軍萬馬”,實乃大學生也。雖然計畫生育早已出台,可架不住中國十三億人口呀。當今人才輩出。大學再多,仍然容不下學生。沒辦法,大學只得擴招。與其說是“擴充教育”,不如謂之“稀釋教育”。人多,“硬體”不多,不是“稀釋”又是什麼?

考上大學不要高興太早。大學畢業找工作照樣頭疼。面對現在“大學畢業即失業”的現狀,無奈,考研究生吧,沒準兒三年過後又來個“碩士畢業即失業”,那又該如何?考博士?

……化,……化,……

現在的中國教育如一條船,已出現些許漏洞。如不彌補,問題將愈加嚴重。何去何從?我們不知道。同樣,我們正拭目以待著中國教育無限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