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鄉的國中優秀作文

篇一:

塞外,濃郁的月色籠罩著大地,征戰沙場的戰士伴著寂靜的月夜遙望著千里之外的家鄉……

聽,樂聲響起,連綿起伏,柔剛並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無不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調,如詩那般幽靜,極富有意境,讓人沉醉在清幽曠遠之中,想像這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怎樣呢?應該如琵琶曲那般富有詩情畫意!此刻詩人的心情也許會隨樂曲平靜嗎?不過樂曲多聽也會乏味的,曲調此時聽得人們心煩意亂.這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讓詩人王昌齡又怕聽,又愛聽。哎,北方邊患末消除,尚不能盡息甲兵,怎能不心煩呢?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如巨龍臥地,等待騰飛,秋月高照,似乎免不了秋日淒涼的感覺,免不了秋月嫵媚冷落之情……景象壯觀而又悲涼。此時此刻詩人是無限的鄉愁;立功邊塞的雄心;對於現實的憂愁;還是……為了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早日能夠平息這些大大小小的戰爭。

詩人王昌齡遙望家鄉,想家的心情一刻也末停止。他心潮澎湃揮筆寫下千古流傳的名詩《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淚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篇二:

窗外是綿綿的細雨,我那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的種子,漸漸地膨脹起來。

那是誰?在月光中用長笛吹奏著那支思鄉的歌,憂傷的曲調不經意塞滿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誰在夜夜誦讀那首思鄉的詩詞,悲嘆的聲音飽含著無限恬靜的鄉愁。

曾一度認為自己在這熟悉的城市裡過慣了早起早歸的日子,故鄉的山山水水,已漸漸疏遠。可驀然回頭,才明白,自己像是一隻放飛的風箏,無論身在何方,心靈之繩永遠栓在故鄉門前的石榴樹上。

這一場細雨,打濕了我所有的記憶,鄉愁猶如滿園的韭菜:長了割,割了又長。故鄉的一切都在我的腦海中晃動,在我的思緒中遊蕩著,那山那水,和那些淳樸的人家,在我的記憶中形成一幅畫,很美很美—-—-

當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飛的雁群,當石榴樹的葉黃了又青,我那不變的鄉愁卻又如此悠悠蕩蕩的演奏著那故鄉清遠的笛聲—-—-

篇三: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視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這首詩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說的是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這首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遊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讀到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姥姥,回憶起了在姥姥家所度過的快樂的田園生活.古樸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們......每次去姥姥家,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這裡的人們沒有勾心鬥角,有的單單是純樸善良的心.有時路過溪邊,還會聽到孩子們在背誦唐詩宋詞,讓人有一種不想離開的衝動.

在這時我終於讀懂了這首詩所含的真義,讓我真正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境,了解了當時詩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