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融讓梨》有感作文

讀《孔融讓梨》有感作文(1)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知道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乾乾淨淨後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為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說:“夫子說過,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麼只想到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櫃里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嚕”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櫃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說“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說什麼,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我也認識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一定要改正這些錯誤,

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四年級:姜慧靈

讀《孔融讓梨》有感作文(2)

一天,我在弟弟的書櫃中看到了《孔融讓梨》這本書,便很感興趣的看了起來。文中寫到: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卻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要這要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梨當然應該給他吃。弟弟又比我小,我當哥哥應該給他吃大梨,父母又是長輩,吃大梨理所應當,我應當吃最小的。”聽完他的回答,父母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

讀完之後,一種傾佩之感湧上我的心頭,在我心中油然而起。我想: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么懂事,他的一舉一動,精靈巧妙的回答深深打動了我,實在令我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啊!這種簡單的話語,卻蘊含了尊老愛幼的精神。我不禁想起了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是我們模範的對象,他的故事家喻戶曉。比起孔融,想想自己四歲的時候與他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個天,一個地啊!孔融四歲的時候已經這么懂事了,我四歲的時候才剛懂事呢!一件事在我腦海中飄蕩著。我那時也是四歲,媽媽正在看電視劇,我一把就把遙控器搶了過來,換成了卡通片,媽媽有點想搶回去,卻又不敢似的。那時還沒有電腦,電視裡天天都可以放卡通片,電視劇卻一集一集的放著,不會有重播了,媽媽一直都在準這部劇,從第一集直到現在,由於對我的寵愛,便默默地走開了。如果回到當初,我一定會把電視讓給媽媽的。因為我現在明白了尊老敬幼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也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修養。尊老愛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也有發生,比如公車上給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們讓個座,給瘦弱幼小的小朋友讓個座……

讓我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吧!讓社會充滿溫馨與和諧,給我們希望和力量!

五年級: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