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遇到誘惑人的“魚”時——讀《釣魚的啟示》

課上,我們學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

它主要講了作者在剛11歲那年,父親帶他去附近小島上釣魚。在離鱸魚捕撈日的兩個小時前他釣到了只大鱸魚,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父親讓作者把魚放回湖中。

從中我受到啟發,想起自己從前。當時我還是二年級,冬天的周末里,我出去堆雪人。匆忙和高興夾雜著,因此我總是亂躥,一不小心把另一家堆的雪人蹭掉一大塊。我心想:趕快逃,要不就完了。我沒有道歉,一見那個雪人,就匆匆離開。面對那個“魚”我不應該那樣,應該把它修好,然後寫張條道歉。對待那條誘人的“魚”我忐忑不安,我現在想:為什麼我面對這條“魚”就不能像父親一樣有德?

可有件事我認為我做得好。放假了,爸爸媽媽都上班,我也寫完了作業,無事可乾很悠閒,一會玩弄這,一會玩弄那。突然我想到有電腦遊戲可以玩,正高興時又想起媽媽不讓我玩電腦時,我答應過她。只好控制住,為了克制這種心理,我逼著自己澆花、逗烏龜,不一會兒就忘掉玩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用文中的話來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們應該正確判斷。這樣從小訓練,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