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書的故事作文

我愛書,愛它的智慧,愛它的營養。我愛書,因為它給了我五彩繽紛的童年,它也將會陪伴我走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幼時,我喜歡故事書,每天捧著《格林童話》,翻來翻去,雖然看不懂那些字,但旁邊的插圖使我欣喜若狂,裡面的人物牽動著我的心,此時害怕、開心、傷感,都由書中的插圖控制著我。晚上睡覺前,我總要媽媽給我讀《睡前故事》,此時,我就陶醉在那美妙的故事中,不知有多少回,我沉睡在故事中,夢裡發現我變成長著翅膀的天使,遨遊在那童話王國里。

上國小的時候,我愛上了小說,書里各種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的情節,常常使我牽腸掛肚。我喜歡百科全書,書里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圖畫,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從此,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手中有書都看得如醉如痴,因此,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員之一。

莎士比亞曾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對我來說,這句話像是點中了我心中的脈絡。因為讀書使我增長了課外知識和想像。有時候,在路邊看見了什麼東西,我都要了解,這使我很高興。有時,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我會想像著海底里生機勃勃的歡樂場面。總而言之,書,它是我的良師益友。

書,一個多么質樸無華的名字,可它是一輛神聖的車騎,因為它裝滿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

“媽媽,你就給我辦一張卡吧!”我死死的拉住媽媽的衣角,懇求著。媽媽卻毫不留情面:“光知道看書,卻不好好讀書,哼,想辦卡?沒門兒!”

在我驚天動地的哭求聲中,媽媽拉下臉來妥協了,我多么開心呀!可是,媽媽又接下去說:“回去要好好看書,知道嗎?”

“嗯!”我使勁地點點頭,歡天喜地地辦好了卡,我興沖沖地拿著卡奔向少兒圖書館。我一路飛奔上了樓梯,來到三樓,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借,我就在那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架前左看右看,挑選了好多書,捧著一大堆書來到管理員叔叔那兒,那位叔叔對我說:“小朋友,一次只能借一本書喔!”“啊?原來是這樣。”我只能一本一本地放回原來的地方了,我又挑選了幾本,坐在那椅子上,快樂的讀著,我讀得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媽媽一直在旁邊挖苦我,說我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學不進去,讀了跟沒讀一個樣兒。而我卻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過了好長時間,媽媽不停地催我別看了。我依依不捨地放下書對媽媽說:“好吧,我去選書了。”媽媽卻叫住我,說:“就拿這本書吧!”我疑惑不解地對媽媽說:“媽媽,這本書我都看完了,還看幹嘛呀?”“你看你,真是的,你在這本書中得到了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我支支吾吾的,一下子紅到了脖根兒,“你看,你看了有什麼用呀,不是白白浪費掉了一個讀書的機會嗎?”

聽到這話,我後悔莫及:是呀,看書看書不就圖個從書中學到知識嗎?就算一丁點兒也聊勝於無啊!

我和書的小故事有許多,都非常有趣,至今還令人難以忘記。

我愛著書,每當有什麼好看的書,我都回爭取把它買回來,記得有一次和姐姐在長沙玩我一直喊這要去新話書店,姐姐只好答應了。一到新華書店,我就掙脫姐姐的手只奔我最喜愛的書櫃——童話故事書。哇!這么多好看的書,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不知不覺中,天空漸漸暗下來。姐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人群找到我。她一把拉起我就走。可我起不肯走,非要她答應我買一本童話故事書。姐姐卻不答應,我一生氣就大哭起來,姐姐怕我把事情鬧大,於是就答應了給我買書。我一聽立刻破涕為笑,馬上答應跟姐姐回家。

我也愛惜書。不要在吃飯時看,不然會把書弄髒......

有時我也回討厭書。只要姐姐在練鋼琴,無論我手裡有多少精彩的書,我都會放下書看姐姐練鋼琴,。如果姐姐這時要我看書,我就會很討厭書。

奉獻——回報

我們的人生,有太多愛的詩,泰戈爾的《飛鳥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它們讓世界美麗,讓我們理解了生活,感受了生命。我一直在想:如果書是一位老師,昔日的教育,不知給了我多少幫助,那我又如何回報它呢?它就像春蠶般的奉獻,卻得到被拋棄、被火化的結果。如果要讚美它的美,多少語言也是表達不出來的。它就像流水一般——越深越無聲:在馬克思身上我讀懂了“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在詹天佑身上我讀懂了“名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愛國之道;在魯迅身上我讀懂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感性的詩人生活在永恆之中,與愛的奉獻一樣,永不腐朽,我們知道了回報社會才是最好的奉獻。可想而知,書該是多么可貴,多么令人神往……愛不需太過轟轟烈烈,只是一點一滴的奉獻,都會讓人感動不已。

書陪伴我走過了2024年的歲月,它像跳躍著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它把無知的我領進知識的大門,自始自終地陪著我去攀登那知識的高峰。它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它讓我有了想像的羽翼,讓我有了奮鬥的目標。

我和書的故事永遠不會畫上休止符,只會隨著我的成長而變得越來越豐富……

書籍,是知識的寶庫,讓我們變得博學多才;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教會我們品味生活;書籍,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讓我們看透世界;書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我們回味無窮……甚至在我還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我已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懵懂——追求

小時侯的我,跟別的小孩子不大一樣,別的小孩子愛玩,而我就愛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看故事書,而且一有空就讓奶奶給我講故事。也就因為這樣,我很小就會認字,我在3歲的時候就能背下600首唐詩

上國小後的我愛陶醉於文學殿堂之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那千百次頑強的拼搏中,從那無數鋼鐵般的戰士身上,我逐漸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到了靈魂的歸宿。“三毛”的遭遇讓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則時刻鞭策著我前進。“魯濱遜”使我擁有愛追求,好探索的精神。

沉浸——獲取

《讀者》,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刊物。平時,我在完成緊張的學習後,就會拿出《讀者》,開始在文章美妙的字裡行間遊走,沉浸於獲取知識的喜悅里,忘情於紙頁之間,陶醉於佳作之中,那種快樂,在當時是其它任何一種感覺也無法比擬的。漸漸地,我腦海里的“詞庫”開始豐富起來,寫出來的文章也開始變得優美。

《讀者》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地啟迪我,教導我做人的道理,更像一個在困難中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了我的朋友。在一次語文測驗中,作文是要求寫景的。畢竟寫景是我的弱項,在我毫無頭緒之際,我忽然想到了它,並在心裡回味著那些令人陶醉的句子,開始組織語句,不久,我就開始動筆了。筆在我手中“刷刷”地工作個不停,終於寫完了。得到了它的幫助,我那次作文竟然只扣了1分!《讀者》帶給我心靈的衝擊力太大了,使我每讀一次,精神都會感到很愉悅,都會有新的收穫。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啊,書不僅能輔助學習,而且能在不開心的時候,看看漫畫,找回那失去的笑。

其實,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看書的,而是在一次條件反射的情況下,我才喜歡看書的。

在一個平凡的晚上,我正在房間裡寫作業,不顧那天的作業出奇的少,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寫完了。於是,我就捧起別人送給我的漫畫,津津有味的看起來。但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凶神惡煞”的老爸突然闖進來,看見我正在看漫畫,“龍顏大怒”,我急忙放下那本漫畫書,頭壓得低低的,根本不敢直視老爸的眼睛,我知道老爸一定會嘮一個晚上的,“洗耳恭聽”吧。果然不出我所料,老爸的嘮叨神功要有進步咯。

後,我每次看漫畫都是拿本語文書套著漫畫書,們意猶動靜我就把它扔到床底下。可能漫畫書看多了,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看漫畫了,而且有點討厭了。反而喜歡看《作文大全》、《世界未解之謎》之類的。不知為什麼,書香美食吸引著我,使我的成績有所上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的沒錯,我希望書永遠伴隨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