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麵包

星期天,我和媽媽乘公車去陸埠。

在我身旁的座位上坐著一位阿姨和他的寶寶,小男孩手裡拿著一塊麵包,一邊吃一邊聽媽媽教他背古詩。阿姨念道:“鋤禾日當午……”每當阿姨念完一句,小男孩也搖頭晃腦,奶聲奶氣地跟著念:“鋤禾日當午……”看到小男孩這么小就會念唐詩,還念得像模像樣,旁邊的乘客都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汽車一路往前開,小男孩手中的麵包還沒吃完,大概是吃飽了吧。他攥著麵包隨著汽車的晃動,一些麵包屑掉在他的衣服上。阿姨看了看,皺著眉頭說:“吃飽了嗎?不想吃了就扔掉。看,衣服都被你弄髒了。”說著,順手拿過小男孩手裡的麵包,扔進了車上的垃圾桶里。接著,她又叫小男孩背唐詩給她聽,小男孩嘟著嘴,結結巴巴地說:“鋤禾……日當午,汗滴……汗滴……”看來他是想不起來了,小臉兒漲得通紅,可憐巴巴的望著媽媽。阿姨帶著指責的口氣說:“是汗滴禾下土,告訴我們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汗水都滴下來了。現在記住了沒有?”小男孩懂事的點點頭。於是接著背道:“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粒粒……”正當“大功告成”時,又卡殼了。這下,阿姨可真生氣了,點著小男孩的頭說:“怎么老記不住?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腦袋裡裝什麼東西,怎么就是記不進去?”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來。車上一陣騷動,大家都投去異樣的目光。

也許這位阿姨感到氣氛不對,在躲閃中,無意間瞥見垃圾桶里的麵包,頓時羞得滿臉通紅。除了小男孩偶爾的抽泣聲,阿姨的安慰聲,垃圾桶的碰撞聲,車廂里安靜極了。

四年級:閨蜜之情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