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黃坑遊記

新余有如神話般的仙女湖,有巍峨雄偉的仰天崗,也有如駿馬奔騰的孔目江。可是,在我心目中,黃坑是最古老、最脆弱的老人,總是那么讓我牽腸掛肚。

今天上午,我們10多人乘來到渝北第一鎮的黃坑村。黃坑古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與蒙河相鄰,傍山而建。

一進黃坑村,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荒廢的空地,然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戶老農的家裡。放眼望去,最突出的景點便是天井。天井位於客堂南端,呈風車漏斗形的屋頂,使雨水直接流入天井內。天井呈四方形狀,四周青石相拼,光滑均衡,井有一尺見深,底鋪卵石。天井四角設有暗道,便於排水。古村的排水系統全為暗溝,互相連通,不僅排水順暢,且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匯流後統一排入蒙河內。

站在全村最高的房頂,俯瞰古村,其地形從北向南呈由高向低傾斜,青牆灰瓦的古屋一棟棟緊連一起,有序排列,呈“豐”字形,這也表

明古村祖先預祝家族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的心愿。

黃坑古村非常繁華。在黃坑周邊,有一句民諺流傳很廣:黃坑門前十八里,里里有黃金。據傳,在黃坑,建房時只需要挖地基的錢,就有建房的錢。意思為黃坑自古中舉做官、經商發大財的人多,許多人喜歡將錢財與寶物埋於地底,數量大,名目多,後人隨處一挖便有財物可撿。

歸途中,回首黃坑古村,猶如一位經歷無數風霜的老人,蒼老、脆弱地訴說著過去的輝煌,重溫著繁華舊夢。今年,習爺爺提出了繁榮富強的“中國夢”概念。我想,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一定好好學習,以後造福社會,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那連成一片的老屋,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繁華與如今的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