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感動

帶著些興奮,有著清晨朝陽的朝氣,小小的期待因為這陽光而染上了一層活力,衍變成一種激動,直奔赴與西湖、西泠並稱“三西”的西溪濕地。

據聞,原來的西溪廟宇眾多,可說是香火不斷,誦經不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僅只剩下一口鐘見證著前者西溪的繁華景象,為後人瞻仰留下一塊去處。100餘座的古橋連線著西溪的古今,或許輝煌不再,沒有了理想中的繁榮卻依稀可見那人來人往的影跡。

西湖若說是一顆碩大的夜明珠,那么西溪就應該稱之為用銀絲所串綴在一起的珍珠項鍊,雖都不大,然而卻形成了一條獨有意趣的異調風情。西湖岸邊以桃柳穿插(取自桃紅柳綠之意)而醉人;西溪則不然,多樣的樹種,再不寬的道旁,或疏或密,或高或低不一而足。整個風景區,以步行或水道兩種途徑為主。說西溪的水清澈見底,也不盡然,倒是怪異得很。有混濁入黃土色的水域,也有碧得分層樣的水區,岸邊或許清澈見底而中心卻覺得浮著一層油,折射後泛出各色。路邊儘是野花野草,報得上名的,報不上名的豆油,黃色、紫色、白色的野花隨處可見,頗有“留連戲蝶時時舞”的意趣。可惜的是人太多了些,鳥兒們害羞似的手有露面,偶可見天上飛過一兩隻鳥兒,卻沒有“自在嬌鶯恰恰啼”那般自在。

讓我頂感興趣的是這兒的屋子和老式用品,不是沒見過,不過在喧鬧的都市有這么一處返樸歸真的靜地,也是種感動吧!

稻草混著泥土而築起的牆面,少見的土瓦片和草蓬頂,築成了老式的屋。所保留下來的土牆見證了前人與我們同在欣賞這片水景。不少古式用具已搬新家,走入房間,首先見到了懸於大堂之上的觀音畫像,上面的色彩已經淡化不可見,泛黃的紙微微捲起,其下是插著已熄滅香的香爐。我迫不及待沖入廚房(民以食為天嘛!),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隻胖乎乎,蓋著蓋子,蓋子上有著小孔的壺罐。“貓氣死?!”我訝然問一旁的介紹員著“貓氣死”的用途。經介紹,我得知此物是用於醃製肉、魚的罐子,“是不是貓聞得到,吃不著給氣死了而得名?”“可見我邏輯推理能力還真是不差呀。”爐灶上供奉著的應該是灶神,白色的灶台,下面生火的灶洞和上方有著燒水的灶,燒菜灶。貯藏大米的箱子看上去倒像收藏衣服的箱子,就在“貓氣死”的左邊。

走出廚房,只見手工製作的綢緞繡花鞋和早已生鏽的細碎物陳列於櫃中,踏著沒欄桿的樓梯走上二廊,是古式木床,白紗帷帳將床圍了起來,錦盒褥被仍然嶄新。床前是德國製造的縫紉機,老式雕工的機身,讓人不無驚嘆。鏤空的花紋,展現了德國手工業的技藝。

當一切被陳列在我眼前,我感嘆萬分,卻也嘆息,杭城不少古式築物早已被人捨棄,少了這些的薰陶,我們也不免有一點現代都市的塵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