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到夏天才出來,冬天就像蠶一樣做成繭子,躲在裡面。它冬天不吃也不喝,與青蛙一樣。夏天,蟬有的在地上,有的在樹枝上。在我們南方,很少有蟬在地上,差不多都在樹上,恰好與北方相反。在北方,地下的蟬可以吃。可是,我喜歡樹上的蟬,不喜歡地上的蟬,因為地上的蟬光好吃,而不像樹上的蟬那樣喜歡鳴唱。

每當夏天到來,蟬就從溫暖的家爬出來,在樹枝上鳴叫。我最喜歡蟬的叫聲了。你聽:“吱了,吱了,吱了!”它叫的聲音多么有節奏。它叫一下,停一下,好像是在唱歌,也是在提醒我們小學生:“暑假,這么久,不要光玩,還要認真學習。”如果快開學了,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把暑假作業做完,蟬就好像是在對你說:“快做作業呀!小朋友,不要再貪玩了。”每當我貪玩時,聽到蟬叫聲,就馬上放棄玩耍,趕快認地做起作業來。做好作業,我才敢出來玩個痛快,否則,蟬又要對我鳴叫了。

“蟬到夏天才出來”,“它冬天不吃也不喝”說明的了蟬的生活習性,逼真有趣。文章里重點描寫了蟬鳴,並寫出了自己的理解體味,賦予那鳴聲以新的意義。這樣,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有利於突出文章的主題。結尾抒情之筆,既呼應了文章的開頭,又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