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的日記400字

雨後我們總是能看到很多的蝸牛,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觀察蝸牛的日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觀察蝸牛的日記

10月3日 晴 星期天

找尋蝸牛

一大早,我和媽媽小區的綠化帶尋找蝸牛。可是我們倆苦苦搜尋了大半個小時,連只蝸牛的影子也沒見著。“十一長假到了,蝸牛是不是也放長假,去世博會了!”我憤憤地說,“我得把老爸叫來。”我們仨最後協商決定去公園找找。

來到沿江公園,我們找了個比較潮濕的開著談紫色花兒的一個花壇。老爸一聲令下,我們就埋頭苦幹起來。不一會兒,就聽見老媽興奮地喊起來:“快看!我我找到了一隻蝸牛!”雖然這隻蝸牛很小,就如一顆蘋果籽。但是很可愛。赤褐色的殼兒下面,一個軟軟的小身子蜷縮著,不時還會探出兩根筆直的觸角四處張望一下。沒過多久,第二隻,第三隻。。。。。都落入我們魔掌之中。猜猜,我們捉到了幾隻?通過我們努力,五隻大小不一,可愛又不幸的蝸牛,被我們捉了回來。

觀察蝸牛

回到家,我把它們放在書桌上。蝸牛開始緩緩地爬行。它的頭一伸一縮,把沉重的殼遠遠地落在後面。等它的身子長得像一根蹦蹦作響的橡皮筋時,使勁地將後面的硬殼一拉,身子一下子就來到了前面。在它的身後留下了像鼻涕似的粘液。

10月4日 晴 星期一

給蝸牛洗澡

早上,我想讓蝸牛陪我玩耍。可是它們個個都沉睡在夢想里。怎么才能喚醒它們呢?喔,對了,給它洗澡唄。早上一洗澡,腦子就清醒了。我連忙跑到廚房,到了半碗水,然後把把這些可愛的小蝸牛都放了進去。起初,沒有什麼變化。但漸漸地,五隻蝸牛都小心翼翼地把蜷縮在殼裡的身體都伸了出來。“醒了,醒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小蝸牛都撈了出來。可沒想到,它們竟然玩起了雜技表演——疊羅漢。瞧,一隻蝸牛疊在另一隻蝸牛的殼上,繞成了一個小圈。機警的小眼睛眨也不眨地環顧四周。咦,怎么只有四隻,原來,那隻年齡最大的蝸牛在碗沿上走鋼絲呢。

與蝸牛玩耍

看著自個兒玩耍的小蝸牛,我也來了興致,想跟可愛的小蝸牛玩玩。我拿來了一根細繩,和媽媽各拉一頭,讓五隻小蝸牛“過鐵索橋”。起初,最小的蝸牛表現最勇敢。它在鐵索上如履平地,一步一個腳印平平穩穩的向前爬行。它的兩個兄弟可就不如它了。它們落在最後,不敢動一步。我想,它們一定被嚇住了。可又不敢鬆懈一下,因為它們一定知道,底下可是萬丈深淵呢!不過,也夠堅強的,它們把自己倒掛在鐵索上一動不動,一定在積蓄力量。爸爸媽媽的技術也不如小蝸牛。瞧,它們也只能把自己的身子倒掛著慢慢地向前爬。不夠,還好,它們都順利的到達了終點,為孩子們做了好榜樣。小蝸牛爬了一會兒就停住了,把身子也倒掛了起來。我猜想,它的體力已經不支了。小蝸牛在上面堅持了好久。又慢慢地探出頭,堅定不移地向前爬動。這時候,它的一個兄弟也開始倒掛著爬動了。

真是勇敢、可愛的小蝸牛啊!

給蝸牛餵食

看著這一群可愛的小蝸牛,我找來一片捲心菜葉和一片青菜葉獎勵它們。那隻做爸爸的蝸牛反映最靈敏,它伸出筆直的像天線一樣的觸角,爬到了青菜葉的邊緣,開始狼吞虎咽地啃起來。那吃食的方式可與蠶食桑葉一般。不一會兒,就被啃去了半圈。我仔細觀察,發現它吃食的時候,把一對長觸角給放了下來。這一定跟我們人一樣,吃飯時放鬆身子,這樣吃起來才有味吧。這時,其它的四隻小蝸牛好像也醒悟過來了,加入了爸爸的隊伍。一會兒功夫,菜葉就被它們啃得傷痕累累了。可捲心菜的葉子卻完好無損。

篇2:觀察蝸牛的日記

我觀察了我的蝸牛:它的整體是螺鏇形的,像一枚小小的螺絲;它的殼十分堅硬,顏色是灰褐色的,殼上有一圈花紋,像樹的年輪;它的身子滑滑的,軟軟的,像一塊海綿;它的頭很小,頭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長的那對頂端有眼睛,短的那對中間有個小小的圓圈是嘴巴.

我給蝸牛用紙盒做了個家,並在裡面放了幾片葉子給它吃。吃了之後,它總是要拉大便。

蝸牛每幾小時拉一次大便,那么大便是從哪裡拉出來的呢?我觀察了很久,知道了大便是從蝸牛的氣孔里拉出來的。

我又有了個新問題:蝸牛怎樣吃東西呢?帶著這個問題我上網去查了一下。

蝸牛的口在頭部的腹面,口裡有帶狀的齒舌, 上面長著很多排列整齊的小齒,齒舌可以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蝸牛食性雜,寄主多,除危害綠葉菜外,還危害十字花科、茄科、 豆科、葫蘆科等許多種蔬菜及農作物,幼苗、成株均可受害。 蝸牛幼小時僅取食葉肉,殘留表皮; 稍大的個體用齒舌刮食植株葉片和莖部, 舐磨成小孔甚至將莖部吃斷,或葉片呈不整形缺刻,或殘留葉脈, 嚴重危害時可造成缺苗斷壟。

篇3:觀察蝸牛的日記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裡。它的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末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是用來 感覺外界環境的器官。蝸牛的觸角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來觸摸著行路的。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但是,它真正 縮回去的原因,是為了自我保護。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裡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鏇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 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裡,把 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不理它了,等我想起它時。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 西 ,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裡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並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不理它大概五個小時, 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它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