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勝似親人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小村莊裡。

這個小村莊人煙稀少,只有幾戶人家,其中有一戶苗族的老奶奶。

這位苗族老奶奶有兩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老奶奶生活費這些用錢的地方都還可以維持,但沒有一個幫手,而且已上花甲之年,腿腳都有些不便,別說乾農活了,就連洗衣服、煮飯乾什麼,都快做不了了。

這位老奶奶的鄰居是位漢族小姑娘,小姑娘的父母常常告訴她:你做為一個好孩子,要經常幫助老奶奶喲。

這幾天,小姑娘一直沒見著老奶奶,去敲門,發現門都沒關上,小姑娘走進屋子裡,發現房子裡冷冷清清,地上也亂七八糟的,原來老奶奶到別的地方串親戚去了。

小姑娘擺好東西,掃地,拖地…….

小姑娘剛做好,老奶奶拄著拐杖回來了,看看一塵不染的家,又看看小姑娘,然後抱著小姑娘開心地笑了。

春秋村裡有一位“熱心腸”的老奶奶,聽說這位老奶奶的兒女在外地打工,家裡只有她一個人,而且她的腳也有些殘疾,還有風濕病。

在老奶奶的隔壁有一位12歲的小姑娘方鈴,她打聽到了這個訊息以後,二話不說,趁老奶奶睡著的時候,就悄悄地來到老奶奶的家給她洗衣服,她用要洗的衣服鋪在洗衣板上,刷衣服,見到一個髒的地方就使勁的刷,累得她滿頭大汗,可是她還是堅強的刷衣服,她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堅持就是勝利。

當她要刷完衣服時,一隻粗糙的大手,貼她她的背上,仔細一看原來是老奶奶,是老奶奶被刷衣服的響聲吵醒的,當老奶奶知道是方鈴為她洗衣服時高興的說:“你真是比我的孫女還親呀!”“謝謝”小姑娘方鈴謙虛地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說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啊!她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小紅的鄰居是一位苗族老奶奶,年紀已八旬。她無依無靠,家裡又清貧,而且老伴去世造成了生活的不便。

小紅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每天一放學,她都會立刻跑去老奶奶的家裡幫她煮飯洗菜拖地……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都可以看見小紅在幫老奶奶在幫老奶奶做事的背影.

今天放學,小紅又像往常去老奶奶家。看見老奶奶摔倒了,還有一大堆髒衣服未洗。小紅匆匆忙忙地向老奶奶跑去,把她攙扶起來,問:“您怎么樣了?”她只是笑呵呵地回答:“這人老了,就是不方便,連路也走不穩。”小紅二話沒說,立馬把奶奶扶進家裡,自己在外面洗起衣服。她綰起褲衣角,說:“小紅,你可真是我的‘乖孫女’啊!”“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老奶奶把小紅摟在懷抱里,她們的淚水浸透了衣裳。親情充溢在一間房子裡,也傳遞著人間美好的感情。

在一個苗族和漢族交錯聚集在一起的村莊,住著十幾戶人家,其中有一戶苗族的孤寡老太太。這個老太太生活很貧困:親人都去世了,家裡又沒錢,已經很難繼續再生活下去了。

在老太太家的隔壁,住著一戶漢族人,只剩下媽媽和小姑娘了,爸爸正在外地打工。他們每天都在幫助這位老太太,媽媽也時常對小姑娘說同一句話:“老太太生活貧困,你要幫助他:有好吃的你要給她送一份過去,要洗衣服了你要過去幫她洗,記住了嗎?”“媽媽,我記住了!”小姑娘回答道。

每個星期六、星期日的早上,小姑娘都會悄悄地把老太太的衣服,拿到小河旁清洗乾淨,拿回家曬乾疊好,再放回老太太家。有一次,小姑娘在小院曬衣服的時候,被老太太發現了,老太太緊緊地摟住了小姑娘,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你真是個好孩子啊……”老太太說。

從此,老太太再也不孤單了。

有一天,一個漢族的一家三口,住進了苗族村莊,就是我家。我的爸爸和媽媽很愛幫助人,因此他們教我怎么助人為樂,於是老奶奶有什麼困難,我和爸爸、媽媽都很樂意幫助老奶奶。比如:幫老奶奶買菜,幫老奶奶洗衣服,幫她做飯等等......

有一次,我放學了,爸爸媽媽不在家,爸爸說過:“到了老奶奶家一定要聽話,多幫助老奶奶。”於是,我到了老奶奶家,推開門一看,家裡沒有人。我自言自語的說:“老奶奶肯定是出去散步了。”再看家裡有這么多的衣服沒有洗,我想:乾脆我幫她洗衣服吧。然後我就拿著衣服奔向河邊,我認真的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回來後,把衣服晾在繩子上,因為架子太小了,所以有些衣服沒有晾。老奶奶終於回來了,她的手摸著我的臉,臉貼著我的臉,我感到甜甜的溫暖。

雖然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我們勝似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