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自主學習隨筆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那自主學習的教學都有哪些隨筆?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語文自主學習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語文自主學習隨筆篇一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並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的閱讀實踐活動,它的核心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它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使學習過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落實有效的自主學習呢?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老師的積極引導充分結合起來,而不是完全靠學生自學、完全脫離老師的教。現結合各位名家的課堂教學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落實預習,指導學生自己動手

語文課文的預習非常重要,如果能夠落到實處,對於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的預習只會流於形式,達不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我在聽一位老師上《范進中舉》時,預習就做得非常好,在上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文中的人物做漫畫,寫一段介紹詞。這樣的預習,教師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既對課文有了較好的解讀,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就會非常輕鬆。

二、重視質疑,鍛鍊學生的學習意識

李鎮西老師在教學《孔乙己》時,就很好的讓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自己自覺思考。李老師在導入後,布置了這樣的任務“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遍課文,把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看誰的問題提得最多”,布置任務後,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後分別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李老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後,及時引導學生解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沒有急著參與,使學生的思想不囿於課本和教師的講解,創造性地思考,開啟思維閘門。這樣的教學,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依賴性,增強其自覺性、目的性,強化主體意識,對於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切實引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餘映潮老師在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就很好地把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余老師首先讓學生簡說故事,讓學生簡要概括“門庭若市”這個故事內容,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給學生足夠的說話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說話才能,教師及時地發現並表揚優點、適時點撥不足,給學生創造了自信、快樂的氛圍,並逐步“簡說”到位。接著再讓學生“巧編練習” ,用比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學編擬一組“詞義辨析”練習,以補充課本練習的不足。這一模組解決了文言文字詞理解問題,打破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教師設定練習學生完成的常規模式,展開大面積的學生活動,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句子的理解方面,教師先放手讓學生自譯,然後再加以點撥,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又有教師的總結、歸納、講析,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更深的層次。不僅讓學生明白應達到的學習目標,而且受到學法和思維方法的啟迪。第三個學習活動是“深思話題, 你認為課文中哪幾個關鍵的字引領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表現著人物的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先自主思考,再相互討論,最後各抒己見,學生的學習激情被充分激發,經過思考、討論、交流,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整個教學過程中,余老師讓學生從容讀書、從容思考、充分交流、順暢發言,不催促、不打斷,面帶微笑,適時鼓勵,確實做好引導這個角色,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去說,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相比之下,很多時候,我們也在強調讓學生自主學習,可是整個過程卻是浮光掠影,一帶而過,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余老師這節課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四、做好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拓展延伸活動:假如在船上遇到的是衣著華麗的于勒叔叔,那么我的家人會如何表現?請合理想像,用恰當的語言描述這個場景。這是在學生學完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了解之後,才設計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幫助學生訓練創造性的思維。這種自主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動筆,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筆者是結合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幾個環節來談如何實施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有很多好的辦法來落實有效地自主學習。不管哪一種辦法,作為語文老師,都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真正把學生推上學習主人的地位。只有學生自己想學,願意學,才能學好,才能體會到好成績帶來的快樂,實現“感興趣→努力 →好成績→有興趣→繼續努力”的良性循環,學生就會很自覺地愛上學習,實現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有效學習!

語文自主學習隨筆篇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一、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實踐表明,學習興趣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只有讓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

二、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功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求。學生能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導學--開闢自主的空間。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要改變過去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的受教,而是主動地探究。探究的興趣引發了,探究能力就能得到培養,基本學習能力與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2.啟思--激發積極的思維。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善於帶著問題思考,善於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善於多角度、縱深思考。

3.質疑--點燃創造的火花。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並以較高的效率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

三、開展活動是自主學習的動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活動增加學生“躬行此事”、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幹。

1.演一演。愛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總希望老師給予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華。教師可選擇教材中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有趣的課文讓學生“噹噹小演員,親自演一演”,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執教《談禮貌》一課時,我就採用了表演的學習方法。我先讓學生分組,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再讓學生仔細地研讀課文,並確定具體演哪一個事例,然後寫成劇本形式。還要求學生表演結束後評出最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形象、最具創意等等。

2.辯一辯 。辯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通過“辯”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時,我先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把全班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陣營,“正方”和“反方”就“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和生命”展開辯論。這樣一來,學生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學生有的說,有的讀,有的介紹圖片,有的展示錄像材料……課堂氛圍十分熱烈,學生自主學習也充分體現出來。

3.唱一唱。在教學《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課時,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我讓學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動聽的歌曲--《春天到》。學生隨著歌聲的飄蕩,他們的思緒也來到了春天,來到了郊外。可以想像,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情感怎么會不投入?學生想像的翅膀怎么會不打開?學生學習的潛能怎么會不被激發呢?用音樂、這樣一種學生熟知的藝術方式來開啟他們智慧的大門,對激盪學生的情感,展開學生的想像,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活動方式很多,具體選擇哪一種,要注意應有針對性。活動原則應突出開放性、主體性、挑戰性。活動目標應致力於能力的培養,諸如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等等。課堂教學活動要精心設計,因為它好比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動機。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走進語文課堂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並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我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動,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會多一些活力,而學習能力也會全面的提高。

語文自主學習隨筆篇三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教師也在學習新課標的同時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語文的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的各項活動,使其個性得以張揚。那么怎樣在語文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個性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 創設情景,讓學生展示個性

一篇課文往往就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種情景,其中除了有其主要內容,在字裡行間還包含著作者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說明的道理。根據教材特點,我鼓勵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倡“閱讀應有自己的見解”,這正是新課程標準對學的明確要求。營造適宜的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學習《嚮往奧運》一文時,我給同學們放雅典奧運會的會歌,並通過剪輯的圖片和幻燈片,讓學生體驗激動人心的奧運場面,特別是中國運動員和非洲黑人運動員奪冠的場景,然後激勵學生聯繫所看到的情景,對“競技體育是面對世界所存在的種種強權、種族歧視和金錢掩蓋下的不公平的一種抗爭、一種思想”和“奧林匹克連線著世界的和平、友誼、進步和發展”這幾個問題,暢所欲言,充分說出自己的見解。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創設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自主合作,在討論中展示學生的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式的學習,既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利於學生展示個性。課堂交流是一種開放式的探究活動,教師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個性探究的基礎上,展示個性思維,發表獨立見解,在討論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我指導學生先品讀課文,圍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各抒己見。結果學生對問題的見解出乎老師的意料。學生能從諸葛亮推測三天后有大霧,曹軍放箭等情況分析,層層深入,發表了許多獨特的見解。如從《三國演義》的整個故事中分析出曹操謹慎多疑(連最親近的人都懷疑),所以不敢出來,只好放箭;還有魯肅為人忠厚老實,又弄不清諸葛亮的意圖等等,而這些諸葛亮都考慮到了,真是知天、知地、知人,才智過人,機智過人。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又使學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三、提出建議,激勵學生展示個性

學生有求知的權利、學習的權利和受尊重的權利。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不應給學生太多框框,以免扼殺學生的個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給他們提建議或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激勵學生展示個性。如教《荔枝》一課時,我鼓勵學生認真閱讀,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等加以體會,還可以從事情本身設身處地地去考慮。有的從“我”花了一個月工資的大半買荔枝孝敬母親談了作者對母親的愛,有的從母親手捧荔枝時的動作、神態談了母親對荔枝的喜愛,還有的從母親悄悄端走水果的細節談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在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充分展示了個性。

四、 重視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展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語文實踐活動。例如在“口語交際”當小記者的活動中,引導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後,讓學生自由發揮:有的學生互相採訪,有的學生採訪老師;有的學生在採訪過程中只注重採訪的問答,有的學生則先為採訪作精心的準備,設計好各類問題,有的放矢;有的在採訪過程中非常注意禮貌,行為、舉止文明有禮,態度誠懇,言語委婉……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能力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