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綱河的原創隨筆:今非昔比的綱河

編者按:和煦的陽光照在綱河上,蜿蜒的河面就像一條銀光閃閃的玉帶。下面我們來看看文章《今非昔比的綱河》。

和煦的陽光照在綱河上,遠遠望去,蜿蜒的河面就像一條銀光閃閃的玉帶。河的兩岸,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和野草,一陣微風吹過,花草就隨風搖動著,仿佛在和人們熱情地打著招呼。天上,不時有飛鳥掠過,落在岸邊的柳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河邊頓時熱鬧起來了。藍天、白雲、綠水、野花、鳥兒,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真讓人心曠神怡!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電影《上甘嶺》中的插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在講述這首歌的創作過程時曾說過:“不管你是哪裡的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

是的,只要一想起家,我就會想起綱河。

記得小時候,綱河很窄,夏秋季節,雨水總是特別的多,每到下大雨時,河水暴漲,有時甚至淹沒了河面上的那座平板橋。而這時候我們小孩子就特別高興,根本聽不進家長的勸導,總是得冒險到河沿去觀看,還用小木棒撈起被河水衝到岸邊的樹枝啊塑膠袋啊等雜物。雨後,河岔里有不少的小魚小蝦,我們幾個淘氣的孩子便趁著水渾,到河沿有草的地方渾水摸魚,每次都會有收穫的。等過了兩天,水漸漸清了,我們就用兩根尺把長的鐵絲,擰在一起,自製成打魚的鞭子,順著河流從上游趕著魚兒往下游去,邊走邊打,然後再從下游往上游趕,這樣來來回回地折騰,有時候玩大半天都想不起來回家,打到幾條魚根本不成問題。打上來的魚,我們一般都用一根細鐵絲從魚腮處穿到魚嘴中,就這么提溜著,這樣一來,誰收穫多少大家就一目了然了。回到家中,雖然被嚴厲呵斥了一頓,但是那幾條小魚照樣會被母親煮成魚湯,每次喝著自己捉來的魚煮成的魚湯,都會覺得格外香。由於那個時候家裡的孩子多,父母也管不過來,因此說歸說,每到下雨後,我們還是樂此不疲。

後來,綱河漸漸失去了它原來的模樣:河沙被取走了,河灘上種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河壩上的樹也被砍的所剩無幾,河水又髒又臭,河面上還有好多的漂浮物,讓人看了之後痛心不已……

好在近年來,邳州市著眼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村莊、田野、道路、河流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如今的綱河也變得比我兒時的綱河更深更寬更清更美,真讓人拍手稱快。煥然一新的綱河,為陳樓鎮、官湖鎮乃至整個邳州市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已經讓周圍的村民率先得到了實惠:清晨時候,迎著和煦的陽光,三三兩兩的晨練者會沿著河岸上寬闊平坦的新路,或跑或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傍晚時分,附近板材廠下班的年輕人,相約來到這兒,或談心或傳情,享受那份青春的愜意。

人傑、地靈、水秀,我看到陳樓的希望,看到邳州的希望,更看到祖國的希望,正如那首歌中所唱:“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

作者:胡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