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讀書隨筆

大家讀紅色經典的相關文章,都會如何寫讀書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紅色經典讀書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紅色經典讀書隨筆篇一

近來我接連閱讀了《長征》、《青春之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閱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著,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通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是一個成長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黨和革命鬥爭中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典型。林道靜具有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給她打上了一定的階級烙印,在她身上體現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狂熱,不切實際的幻想。她離家後,走的是個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澤分手,是對封建制度的大膽挑戰,表現了林道靜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參加革命後也熱情有餘,冷靜不足,缺乏鬥爭經驗。初見戴愉,僅憑一聲“同志”的稱呼便在驚奇之餘講出了全部秘密,這都有說明她單純、幼稚、缺乏鬥爭策略。入黨後以堅強的信念為黨忠實、頑強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點為,成為一名先鋒戰士。林道靜被寫得充實豐滿,生動感人,她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紅色經典讀書隨筆篇二

自從縣委在黨員和幹部中開展“深入民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活動以來,我時時、處處、事事以一名黨員和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特別在這一次“熟讀紅色經典,樹立崇高追求”活動中,我讀了《毛慈影臨刑前給父母的信》後,感慨良多。一位年僅19歲的年輕女子為青神人民的解放事業,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縣城鳳旭門外涼水井(今縣城東門)。她的生命很短暫,但她的生命之花絢麗而多彩!尤其是在這短短的只有489字的信中,她的許多東西值得我們新時代的黨員和幹部學習。

一、孝敬父母,關心弟妹

信中云:“自官倉一別,幾近三載。未知二老的身體是否安康,弟妹們的學業可曾長進?吾自入黨以來,父母弟妹們為我吃苦不少。據念生姐雲,吾離家後,軍警三至家門。捕吾不得,將雨田小弟捆去吊打、關押,備受其苦;父親一氣成病,久臥不起。每念及此事,淚如傾盆。”“今生未得孝敬二老,來世必當承歡膝下!”想一想,一個不愛父母,不關心兄弟姐妹的人能成大事嗎?毛慈影給我們做了示範,她深深地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機敏睿智,豁達樂觀

作為一個革命者,在那個白色恐怖的年代,如果沒有機敏的動作、睿智的判斷、豁達的性格和樂觀的態度,要把革命任務完成那是相當困難的,可毛慈影就做到了——在母親陪她夜出活動中,雖“遭軍警追趕,奔逃不及;情急之中,藏身橋下。待軍警走後,正欲起身上橋,不料橋礅濕滑,二人同落水中。返家路上,彼此相望,大笑不已”。她的這些優秀品格在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中難道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嗎?

三、讀書求知,信仰至上

在信中,她問父親,“我那本紅皮書是否還在?那是我讀高小時你送我的禮物,上面匯集了不少五四以來的新文化、新思想,我從其中獲得不少教益和啟迪。吾視作生命之一部分。若在,望妥為收藏”。那本紅皮書的書名究竟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推想,也許是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的陳獨秀的《新青年》,或李大釗的《青春》,還有胡適、魯迅什麼的,等等。毛慈影能從這些進步書刊中吸取好的東西,成為了一個堅定、堅強的共產黨員,將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終身的信仰,並為之奮鬥到底。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和幹部就更應該像毛慈影那樣從紅色經典中重溫革命歷程,銘記歷史責任,激活鬥志士氣,提升文化素養,陶冶革命情操,珍惜時光,發憤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促進青神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不辭辛勞,深入民眾

信中說,她從14歲入黨直到英勇就義,5年多的時間裡,“其間為喚醒民眾,推翻暴政,奔走呼號,露宿餐風。赴榮威、上成華,走嘉樂、扎青井,跡遍川南”。據考證,她不辭辛勞,踏遍青神、樂山、井研、夾江等縣毗鄰農村,深入到民眾之中。不論是天晴下雨,打霜下雪,還是白天晚上,堅持外出活動,向農民民眾宣傳革命道理,啟發民眾的階級覺悟。她每到一個地方,便和當地農民民眾打成一片,關心民眾的疾苦,和民眾一起住茅草房,一樣吃糠萊,有時還背起背篼幫農民割豬草,或打柴、挑水、煮飯等。她的言行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尊敬和愛戴。她的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學習和借鑑,也是我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點。

五、視死如歸,樂觀自信

信的結尾這樣寫道:“父母大人,孩兒不日將領極刑,信到之時,兒已含笑九泉。望二老勿悲,兒雖去也,同志者眾,革命大業,必定成功。勝利之時,國人彈冠相慶,兒將踏雲歸來。”她的這種從容鎮定、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她的這種對革命充滿必勝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不僅鼓舞了她同時代的同監難友的革命鬥志,而且對我們新時代的黨員和幹部也有積極作用。

綜上,通過學習《毛慈影臨刑前給父母的信》,她的一切所作所為,堪稱我們縣委這次開展“三深入”的楷模,因此,我們每個青神人,尤其是黨員和幹部都要“學習毛慈影,踐行三深入”。

紅色經典讀書隨筆篇三

近日,根據江橋鎮第二屆“黨員學習月、百姓學習周”活動的實施意見,勞動保障事務所黨支部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五個一” 系列學習活動――誦經典談體會。我支部黨員幹部閱讀了《長征》、《青春之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澱,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通過仔細品讀《青春之歌》了解到:以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於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於情感,在於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說:“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於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恆。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果實,昭示著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鬥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們受到一次形象生動、刻骨銘心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大家深深受到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感召,紛紛發表感想和體會,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工作,立足本職、心繫民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切實把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轉化為精神動力,運用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學用結合,以積極的敬業精神、優質的服務理念投入工作,使我鎮勞動保障事業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