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學隨筆_國小美術教育隨筆

國小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所以美術教學一定要好好做好準備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隨筆,希望能幫到大家!

國小美術教學隨筆篇一

1. 創造新型的師生雙邊活動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國小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2. 豐富學生的創造想像力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像,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定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像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為忌諱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上大膽放手,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

這些就是我的教學心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使它們更加完善。 國小美術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這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去選擇和指導,小學生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小美術教學隨筆篇二

兒童美術教育是由美術學、教育學、心理學、美學、藝術史學、鑑賞等多種學科相融的複雜學科,不是學這個專業的是很難懂得。即便是美術學院畢業的亦或是書畫名家,如果不懂得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其他相關知識是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的。我從91年開始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至今,在這二十餘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學識與修養和教育觀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對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學質量過硬有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教學方面我總結出三條經驗:

(一)教學內容既要專業性強,課堂氣氛又要不失生動活潑。

(二)教學課程既要內容豐富寬廣又要有一定的藝術深度。

(三)教學進度既要適合學生髮展所需又不能隨波逐流,丟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藝恆培訓每個學期每個班的教學內容安排都必須堅持以上三條原則,要求每位老師根據自己學生的不同階段精心設定安排課程進度及教學內容,這需要消耗老師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師施教的過程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和繁瑣。

國小美術教學隨筆篇三

本學期我依舊是上兩個年級的美術課,各個年級有著不同的特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了解小學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

在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著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當然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秘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國小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國小美術教學隨筆篇四

國小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課堂上有一點新鮮的事都會令他們激動不已。在課堂教學備課環節中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這學期來的教學實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和諧、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獲得知識、完成作業,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障礙於學習的學生激發、激活其內動力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為此,首要任務是為學生創設藝術活動,讓其經歷快樂的情感體驗,刺激他們不同的心理需要。創設美術活動時,體現全員性、層次性、服務性。活動時關鍵要讓層次不一的學生體驗到不同的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內在心理需要。事實證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美術基礎知識和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技能、技巧,這一迫切需要促使他們在上課時能專心致志,或在課餘時能主動向教師求教。多層次、多形式的美術活動,拓展了學生歡快、愉悅的情感體驗空間。

(1)合理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指對美術教學的結果評價,是對學生終結學習行為進行的評價。評價起異向作用,其科學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怎樣一種教學效果的問題。很少有教師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評價,普遍是評價時憑學生一張作業(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技能”和“形式美”給一個適當的等第,重“術”輕“美”的教學評價盛行。甚至不少教師和家長對越接近成人狀態的兒童作品,越是讚不絕口,稱其為“神童”,殊不知這些學生已然變成了“製作工具”。最佳化教學評價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縱向評價與橫向評價相結合,兼顧情感與技能的協同發展。

(2)最佳化課堂結構,營造自主學習空間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面對障礙學生教師不要“居高臨下”,而要“蹲下來”與學生談話,態度親切和藹,語言生動活潑。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現自我。

2、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挖掘問題—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成功的喜悅,產生“樂趣”。

3、恰當控制作業難度,讓學生各得其所。

國小美術教學隨筆篇五

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像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例如: 李吉林老師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裡去。在優秀作業上寫 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 “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