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隨筆感言

話說實踐了新教育,大家都有什麼感言?我們去閱讀相關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新教育隨筆感言,希望你喜歡。

新教育隨筆感言篇一

人總是要有夢想的,有了夢想,我們才有追求夢想成真的不竭動力,有了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不斷創造輝煌。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最佳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從這一試驗中我感受到:

一、致力於改變學校的發展狀態,重塑中國教育的人文精神!

為了營造有利於師生終身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氛圍,力求讓每一面牆壁說話,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讓師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環境中薰陶感悟,不斷成長,這是在培育校園書香的同時,也在著力創造校園的文明優美氛圍;創造性地實施市教育局倡導的閱讀課程,開設好書推薦課、閱讀欣賞課為孩子們指點迷津,組織開展美文美讀競賽、讀書筆記展覽、名人故事演講、優秀圖書推介、成語故事表演等活動,推動學生邊讀邊寫,讀寫結合。他們的努力,使得學生在讀寫中豐富了生活,愉悅了身心,升華了情感,提高了修養,同時也發展了人生。

二,致力於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引導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裡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所以,學生要讀書,教師更要讀書。

因此教師結合自己讀書情況,常年堅持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定期開展讀書沙龍。現在,寫教育隨筆已成為我們學校教師的一種習慣,還將“寫隨筆”與“小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育理念。

三,致力於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引導學生享受成長快樂!

學生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著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應該是所有學校共同的、永恆的追求。

四、最佳化整體質量,推動薄弱環節轉化。

從最佳化教育教學發展後勁的角度,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共同致力於最佳化學習共同體建設機制,每所學校都要成為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老師的教育科研理念與實踐能力等終身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習共同體。針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及時找準薄弱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得力措施,確保所有具備正常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如期合格畢業,優生都能夠進入重點中學習。

我們需要繼續堅持務實求真、銳意進取,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在奉獻、求真、創新中再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新水平。

新教育隨筆感言篇二

新教育其實就是心教育。憑心的教育,你有這份心了,你就有了新教育你沒這份心了,你仍然還是站在新教育的門口。

其實我發現了,很多老師就是站在門口觀望著,你看那我我看你,就是不敢往裡走一步。

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作為教師,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沒理想沒抱負,何談新教育呢?

不過我看今天的新教育會議,還是有點成效的。

新教育隨筆感言篇三

自從開展新課改以來,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感悟最深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寬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一個寬容的微笑可以抹掉孩子心靈上的陰影,一個充滿信任的眼神可以緩解孩子身上的壓力。寬容不等於放縱,對孩子適度的寬容,可以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我班有個學生叫王成,他可以說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學生。從我剛接這個班開始,就經常聽到關於他的告狀聲,一會兒聽到他打同學了,一會兒聽到他把班裡剛打掃好的衛生灑上墨水了,一會兒又聽到他磕破別人的頭了,一會兒又聽到他把班裡的窗簾弄壞了……總之,來給他告狀的同學絡繹不絕,真是把我搞得手忙腳亂,一時找不到任何方法來管好他。

這天自習課上,我剛走進辦公室,就有同學跑來告訴我說,他把某某女同學打哭了。我聽後,頓時火冒三丈,氣沖沖地走到教室,把他揪到辦公室,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並告訴他應該怎樣做,只有怎樣怎樣才是一個好孩子,一個好學生,說著說著我突然想起前不久聽的“知心姐姐”的報告來。對孩子首先要賞識他,只有放低自己,感受孩子,走近孩子的心理,才能與孩子融為一體。想到這裡,我便把他叫到跟前,心平氣和地和他談心,談他的生活、學習等等,慢慢地,我發現當我的聲音變平和時,他的臉上不再是那種不服氣地表情了,並且把眼光也投向了我,怯生生地問:“老師,你還喜歡我嗎?”我當時心中一驚,我還以為我的談話他不當回事呢?他接著又說:“老師,同學們都告我的狀,我怕你不喜歡我了,所以我就故意搗亂,引起你的注意。”我聽到這裡,頓時明白了,多單純的孩子啊。我便對他說,老師怎么會不喜歡你呢?任何一個學生都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老師是不會因為他有缺點,犯錯誤就不喜歡他的,相信老師,我和同學們都是喜歡你的。聽到這裡,他便說:“老師,我以後不會再搗亂了,你就看我以後的表現吧!”從那以後,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各項活動中也表現得非常積極。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我們在感情上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多一點尊重,多一份關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