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隨筆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可馬虎。那么老師該如何寫好教育隨筆呢?來看看。 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於教育的隨筆,希望你喜歡。

關於教育的隨筆篇一

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幼稚園,也因為從小班升入中班而變換了班級。幼稚園里有笑聲、打鬧聲、說話聲,還有隱隱約約的幾個哭聲。因為在家玩的開心,有的小朋友不願來幼稚園了。

每天我們都會對表現好或哭的小朋友分發“聰明豆”,意在表揚或鼓勵他們,讓他們喜歡上幼稚園。雖然只是一顆小小的“聰明豆”,但在孩子們眼中卻是很“神聖”的獎勵。

今天下午放學我出去接家長,看到外邊家長焦急的等待,孩子們也翹頭尋找自己爸媽的身影。孩子們陸續的出來了,這時我看到一個小男孩手裡拿著一顆“聰明豆”出來了,驕傲的讓媽媽看,他不捨得貼在自己的頭上,而是小心翼翼的讓媽媽拉開她的手提包,放了進去。剛走了幾步,又讓媽媽拉開看看,怕是會跑掉一般。只是一個小小的鏡頭,卻讓我感觸萬千。

是啊,一顆小“聰明豆”不過是從即時貼的邊角減下來的小圓形,為鼓勵和表揚孩子我們取名為“聰明豆”。在我們眼中不值一提的,在孩子們眼中卻是彌足珍貴。這個孩子的行為足以說明,這不僅僅只是一個“聰明豆”這么簡單,更是對他們表現的一種肯定。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會善於利用“聰明豆”,去表揚和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自信快樂的成長。

關於教育的隨筆篇二

最好的玩具在自然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大人對孩子的需求幾乎是百求百應。就拿玩具來說吧,以前玩的是髒乎乎的泥巴,與現在閒在一邊成堆的玩具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何不嘗試到大自然中去尋求一下,其實最好的玩具就在自然中。

譬如,到樹林中,可以玩捉迷藏;面對隨處可見的沙子,玩起堆沙子的遊戲,一會兒做饅頭,一會兒挖地洞,還可以用積木配合,建造幼稚園,有涼亭,有活動室,還有花園,看到他們專注創造著事物,你會想到:其實我們不必非得藉助價值不菲的玩具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大自然賜予孩子們這么多好的禮物,我們又何苦不讓他玩呢?

再如,可以在風中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描述一下颳風的情形,也可以讓他製作簡單的風箏與風車,讓他盡情地跑、跳、叫,自然快樂無比;在水中折個紙鴨子游泳,讓他觀察水是什麼,為什麼石頭不能漂在水上,而紙片卻能浮在上面,這樣自然而然豐富了其知識。

總之,大自然中的玩具可以充分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可塑性很強,能讓孩子們玩得興致勃勃,鍛鍊其手、腦與身體,我們可以不用花太多的錢去買一些毫無創造性地玩具,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教育的隨筆篇三

中國小教師寫教育隨筆,是一種非常好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總結許多教師和學校成功的經驗,無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教師自覺地寫教育隨筆,學校大力提倡寫教育隨筆。因為,這樣做是真正推進教育科學研究發展的根本途徑。

我曾在許多場合講過,我鼓勵教師們參加我的“朱永新教育成功保險公司”,投保條件為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教育隨筆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寫、所思,無不可入文。每天跟自己對話,每天寫下自己的感悟,解剖自己的心靈,記錄自己的成長,寫下自己的教育行為,十年後持3600篇千字文計360萬字的教育隨筆來本公司,現在投入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我一直主張以這種鐵杵磨針精神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日記,每天堅持寫一篇教育反思類的文章,促進自己快速成長。

怎樣寫好教育隨筆?首先要有教育的熱情與激情。對教育的熱情與激情是寫好教育隨筆的原動力,這種熱情與激情來自對焦與事業的深刻理解與熱愛。其次要多讀書,開展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連小學生和中學生都要讀100本中外名著,身為教師怎能不讀書?否則就無底氣,無積澱,缺乏人文精神、缺乏文化視野。不讀書的教師很難寫教育隨筆,不讀書的教師更難“走運”。讀書可以給你啟發,讀書可以豐厚你的底蘊,讀書可以提升你的學養。再次,要勤於實踐。實踐出真知,這是哲學的普遍規律。寫教育隨筆一個極其重要的素材來源是實踐。一線教師最大的財富就是得天獨厚的實踐資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設計、過程、經驗、失誤、差錯、體會、反思,甚至是日常的教育瑣事等,都是寫教育隨筆的好資料。第四,要學會思考。讀書和實踐只是為寫好教育隨筆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要把讀書的收穫和啟迪、實踐得失與感受行諸筆端,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思考。思考是總開關,沒有思考就沒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沒有思考,就沒有概括和提煉;沒有思考,就沒有思路與升華。第五,要有較好的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寫不同於說,要把心裡想的,嘴裡說的變成文字,還是要一點文字功夫的。因此要在不斷的寫的過程中,提高寫的能力。

總之,教育隨筆不是一件深不可測的事情,要克服畏難情緒,要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要克服一曝十寒的現象,要持之以恆,要勤於實踐與讀書,要勤于思考和動筆。如果能夠做到這一些,你就一定能夠寫出出色的教育隨筆來,你也就一定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