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想:帶你走吧,去看海

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大海情節吧。是夢幻中的藍,澄澈而純淨的那種。

我曾想,任由頭髮被海風吹得凌亂;我曾想,對著巨浪濤聲尖叫吶喊;我曾想,光著腳丫踩過鬆軟沙灘;我曾想,手捧一把流沙,見時光逝於掌中;我曾想,沙上留字,把願望說給大海聽;我曾想......

後來,和父母一起又見到了海,並非那么純淨的海。之所以不那么藍,大概是因為天不夠藍吧。

難過的時候最渴望過海,想像著沒事的時候,就一個人去海邊。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從喧囂熱鬧走到寂靜荒涼。或許這就是無際的大海吧,好似可以包容我的一切委屈。

長大後又見到了海,我也會喃喃一句:所謂大海,不過如此而已;沒有想像中的那般藍的見底,我也會自我安慰:這世上的那么多的大海,不會像如此這般,寡淡渾濁。

可是,一到夏季末,我還是喜歡去海邊。就那樣走走,聽聽......

帶著所謂的“少女情懷”想像著像海子所說的那樣:“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無論生活怎樣變化著,大海在心底里永遠有著無限的嚮往。哪怕只是看見灰藍色的海。

然而對於大海,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故事。聽過太多的故事,卻也唯獨對張雨生的《大海》有著別樣的情感。張雨生說過,他之所以踏上歌壇,以及創作了《大海》,都是因為這個催淚的故事:“兩年前,從小與他最親的妹妹,在梨山附近的山澗不幸溺死,那一年她才15歲。雖然從頭到尾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張雨生心中。她是那么可愛,那么懂事,而且歌聲又那么好。張雨生覺得老天真是不公平,妹妹一直比他更愛唱歌,唱得比他更好。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在此之前,他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是妹妹去世後,他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像是背負了什麼使命,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催著他:‘喜歡,就趕快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遲。’”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大海》這首歌才如此觸動人心,傳唱不衰。

這就是海吧,有遊客的喧囂,也有著未知的迷茫。而我卻只願記得那些風聲、浪聲、歌聲......然後在心底永遠記住那片最藍的海。

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我把所有未曾抵達的地方都叫做遠方,無數的遠方,皆是人生的夢想。

(文章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