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湖畔的螢火蟲之舞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媽媽做過兩個很英明的決定。

第一個是國小四年級的時候,讓我背了一本唐詩選集。當時似乎並不覺得有多難,雖然那些詞句大都不能理解,但是讀來朗朗上口也頗覺有趣。聽著媽媽的解說,念著念著,那些排列整齊的詩句,也就一個字一個字刻在了腦海里。當時又何曾想到,這些留在我記憶里的字句,會在往後人生的無數個瞬間恰到好處地浮現,帶給我共鳴的頓悟和襲遍周身的震撼感。我對詩歌的喜愛,也許就是在那些扯著稚嫩的喉嚨大聲吟誦的時間裡種下的吧。

第二個英明的決定是國小五年級以前都把我留在農村讀書。於是我的童年在海邊的農村里度過。爬樹登山,釣魚捉蝦,養雞趕蛇……我在童稚的時光里做過一個農村孩子該做的事情,因此我對自然草木也一直懷有強烈的親和力。

前幾天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了露天電影節的重溫,驀地想起童年時候,遇有節日,村里祠堂門口的廣場上便常會請劇組唱潮劇或者播放露天電影。每逢這種日子,總會扛起家裡的小木凳拉著外婆的手,急不可耐地趕到廣場上。潮劇和電影的內容根本沒去在意,只會和村裡的小孩們一起圍涌在賣糖果的小攤販身邊,饒有興味地看著他用糖漿畫出各種形狀的糖。有小猴模樣的,有小狗模樣的,有公雞模樣的,好看又好吃。然而大多數時候只能看著。

現在回憶起來,童年的很多畫面都太美好。

最美的畫面出現在一個夏夜的傍晚。那時我坐在魚塘邊的小棚屋裡,看天邊的斜陽親吻著遠山的臉頰,平靜的湖面上輕泛起一層閃耀的金光,星星也在這安詳里漸漸露出了臉。不經意地,我瞥見了一隻從草叢中翩躚而起的小精靈,揮舞著它綠寶石般晶亮的光芒,在琉璃一般美麗的湖面上恣意翻飛。夜色漸趨於濃重,越來越多的小精靈從草叢中升起,他們的光芒也越發耀眼奪目。我跳上一片養魚人用的小船,撐著竹竿向那光芒盪去,急切地想仔細一觀那精靈的面容。而它們總是輕快地遠去,消失在暮色的田野里,消失在屬於它們的更廣闊的世界……

近幾年時常有捕捉或者購買螢火蟲放飛造景的事件被曝光,對此我總是充滿了憤慨和嘲笑,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在大自然里真正自由地恣意翻飛的螢火蟲,是怎樣令人目奪神搖的美。從此,落日湖畔的螢火蟲之舞,便成了我心中最神聖最值得敬仰的美,我也把它寫進自己的詩歌里。

童年對人的影響總是貫徹的一生的吧,我讀過的最漂亮的話之一,便是:“我愛你,以我童年的信仰。”

然而美好似乎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從那以後便再也沒有遇到過如此美妙的場景了。今年暑假回到了當年捕魚捉蝦的河流湖泊旁,舉目所見皆是一片狼藉,垃圾遍野。河流里的水也散發著一股腐爛的氣息。當年那些可愛奇妙的小精靈們,如今早已銷匿了蹤跡,再也見不到了吧。當年那些捕魚捉蝦,看螢火蟲飛舞的時光,如今的小孩也難以體驗到了。兩年前,外婆也因病去世。我的童年已經淪陷,生死隔斷了我與童年的聯繫,環境破壞也隔斷了我對童年的追尋,所能慶幸的,是那些歲月還活在我的記憶里,活在我的文字中吧。

我真希望,人們能對自然與美,多懷抱一點敬畏呵。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