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育隨筆

六年級準備畢業了,那教育工作如何開展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六年級教育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六年級教育隨筆篇一

一大早,就開了空調看電視,幾個頻道都在慶祝今天的節日——“八一”建軍節,也就細細看來。

還記得上國小一年級第一堂課,我的啟蒙老師陶老師問我們,長大以後做什麼?我說做老師,陶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有一個和我一樣名字的同學站起來,站得特直,說話特堅,特像一個軍人地說他長大要當解放軍。陶老師向他豎起了大拇指,我也羨慕地看他,甚至特想馬上改變自己的想法,要當一個女解放軍——多神氣啊,著一身綠軍裝,戴一頂軍帽,一個漂亮的軍禮之時是一臉燦爛的微笑……

下午到少年宮上寫作課,寫作前自然是一番與作文內容相關的談話。我問了一個問題:“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你想去當兵或做警察嗎?”

想當的舉手?沒有一隻手!!!!!!

不想當的舉手?呼啦一大片手!!!!!

我急問:“為什麼?要說實話。”

一個學生說:“我不要當警察、當兵,打死我也不當。因為當兵訓練太苦了。”

教室里一片贊同聲。有的說當兵要放哨,夏天蚊叮蟲咬,冬天風吹雪降;有的說當兵要列隊,一站就是兩小時,不論是烈日當空還是大雨傾盆;還有的說當兵要訓練,跌打滾爬,身上沒有一個地方不受傷……一個學生說:“當兵當警察沒有自由,也許就在與家裡人吃團圓飯時手機響了,你就得去執行任務,三天兩頭在外頭,家裡什麼事都做不了。”

是的,這樣的場景,電視裡看得還少嗎?在日常生活中,不也是一樣嗎?

一個學生說:“我也不要當兵當警察,太危險,說不準哪一天就……”他調皮地做了一個倒下的姿勢。

我暗想,有道理,前不久看博文知道每天有一個警察犧牲於崗位上,不知怎么的,這些學生也了解。他們還有些後怕地說:一遇到洪澇災害,搶劫槍擊啊什麼的,沖在最前面的就是傻大兵。

看著一張張小臉一副副堅決的神情,我繼續問:那你們想當什麼,想當老師嗎?我也不知道怎么會這么問。而結果的樣子讓我半天無語——

想當的舉手?沒有一隻手!!!!!!

不想當的舉手?呼啦一大片手!!!!!

孩子們的理由依稀還在耳畔:當老師錢太少,做得太苦,令人羨慕的寒假暑假也都要寫文章,教不好學生還要受批評,那些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好很好,不好的時候就會說老師不努力……但這些聲音離我很是遙遠,因為我的眼前播放著我小時候的那個課堂,那一個個堅定有力的“我要當老師”,“我要當解放軍”越來越清晰……

我的課堂無語——也許本打算好的上課思路,被剛才的談話擊得粉碎我怎么也找不到繼續說下去的話題;

我的課堂無語——也許孩子們的理由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但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們如此“乖巧”地考慮著自己的未來我分不清這是對還是錯;

我的課堂無語——也許是因為有太多的話想說又無從說起,一直自認為驕傲的口才也在此時黯然失色……

六年級教育隨筆篇二

國小數學教育除了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外,還擔負著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國小數學教育走入了一些誤區,數學讓學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卻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研究不夠,不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教學中僅限於對數學知識的傳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內容,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和方法,在教學中缺少等待,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少,教師講解得多,以講代學,作業機械重複,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加重。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數學教育的發展,削弱數學教育的效果,使數學教育的有些功能被異化。

如何使數學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真正使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從而發揮數學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的思考,以期拋磚引玉,供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們討論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數學自身的魅力,讓學生熱愛數學。

數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充實和挖掘數學中新奇有趣的事實和現象,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數學有意思!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真正地喜愛數學這門學科。如學了比的知識後,可讓學生認識“黃金比”,使學生體驗到世上美的事物都符合“黃金比”這一規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世界,揭示周圍事物的數學本質,讓學生充分體悟數學的美、體驗數學的博大精深;再如學了“因數和倍數”後,讓學生去尋找“完美數”,使學生認識到原來看似很平凡的一個數,其中卻隱藏著這么多的奧秘,從而讓學生覺得數學有意思;再如學了“找數列中規律”後,向學生講述天文學家觀察太陽系中各行星和太陽的距離這一數列後,發現在其中火星和木星與太陽的距離這兩個數之間不符合這一數列的排列規律,通過計算後確認其間肯定還有另處的行星,果然後來的天文學家發現了“穀神星”、“智神星”等許多小行星,從而使學生覺得數學真了不起,產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關鍵是我們數學教師要去蒐集,要廣泛閱讀相關的數學讀物,不斷充實自己的數學知識寶庫,同時要組織學生閱讀數學讀物,師生在數學閱讀中同成長,國小數學雖然姓“小”,但只有讓它置身於“大數學”的滾滾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產生應有的魅力,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數學。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數學的主要特點是論證嚴密,邏輯推理性強,數學更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被大家廣泛認同的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是國小數學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過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達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數學學習要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較高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隨時根據教學情況調控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切忌自問自答,沒有耐心等待學生去思考,或者與少數學生的一問一答,而忽視讓大多數學生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問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和爭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如教學圓周長的計算這一內容時,在揭示圓周長的意義後,可這樣提問:“你覺得圓周長和什麼有關係呢?”當學生通過實踐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徑有關係後,指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一直吸引著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再如教學分數套用題時,讓學生理解含有分數的句子是比較關鍵的內容,教學中可出示如“六年級男生比女生多1/4”這樣的句子問學生:“由這句話你還想到了什麼?”(男生是女生的5/4、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與女生的比是5:4、男生是全年級人數的5/9,女生是全年級人數的4/9,女生比男生少1/5等等)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的豐富多彩,引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套用題的數量關係打下了基礎。數學思考力的訓練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如轉化的思想、假設的思想、還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充滿信心,要讓學生說話,不要封住學生的嘴,要讓學生動手,不要捆住學生的手,要讓學生觀察,不要遮住學生的眼,教師們千萬不要掩耳盜鈴,認為只要講深講透了,學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學,包辦代替。

六年級教育隨筆篇三

總是覺得時間過得一天比一天快,這是不是說明我已經老了呢?或者更可怕的是人未老,卻心已老?因為要外出聽課,明天的課都調到了今天,所以今天絕對是充實無比的一天。為了迎接這樣的一天,陽光、微風和溫度都相當配合地到達了舒適度。想想上次朋友教我的“假裝理論”,充實的日子一定會有更豐富有趣的事情,抖擻精神,開始美好的一天。

(所謂“假裝理論”即是——假裝自己很快樂,時間久了就真的會快樂起來;而“快樂”可以由很多其它的詞來代替,比如認真、努力……一個很有才的理論,呵呵。)

早上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時,小陶在練習跳遠的空閒里走來和我說:“Miss Ke,我昨天晚上夢到你了。”“夢到我在做什麼呢?”“在給我們上英語課。”雖然不知道小陶夢境裡的英語課是否讓她感覺到了學習的快樂,我真希望無論夢裡還是生活里,學生們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第一節是調過來的六(6)班的英語課。細心的班主任在我到達教室之前已經在監督進行課前的5分鐘英語朗讀,一切有序而充滿春的氣息。照著慣例,讀完5分鐘後就直接進入口語練習或者是新課了,但我一張口卻漏出一句:“Calss begins!”學生們猶豫著要不要起立,15秒鐘後班長不是很確定地喊了聲“Stand up!”“好長時間沒有這樣問候,所以不習慣了?”學生們笑著說是,小謝說:“是你好久沒這么溫柔了?”“Really? Well, I’m sorry. Nice to see you.”一般6班的課都是在最後一節,疲倦會在我和學生一不留神的時候影響上課的狀態,是應該要好好反思一下,不僅僅是教學的過程,還有教學的心態和情緒。學生有時就像鏡子,如果你帶著負面的情緒,他們所給你的反應也會籠罩在這種負面情緒下。所以下次上課前,一定要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溫柔地上課期間,舉手主動發言的人比往常多了一些。但是如果一個微笑的表情、一種溫柔的態度保持太久,學生就一定會和我調皮起來,所以嚴慈相濟才是明智的做法。但我的問題在於嚴與慈之間的度並不容易把握好。得認真摸索,希望哪天也能總結出個一二三條經驗出來可以參照。

因為是第一節課,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處在學習狀態,這在課堂作業里可以看得出來。原本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英語語法,了解後有意識地練習和運用就能解決問題。所以學習狀態的進入,和學生學習的時間、師生間融洽的狀態很有關係。

第二節是5班的課。第三節和午讀的時候都在為演出而排練舞蹈。熟能生巧,技巧性的學習都是一樣的,舞蹈動作如此,英語學習亦然。每次的課前5 分鐘朗讀,多讀、多說、多練,定會使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中午和學生一起吃飯,只是賣相不好的小青菜味道還不錯,但一開始學生因為“以貌取菜”並不是很感興趣,嘗了下才知道原來比他想像得好許多。很多事情,眼睛看到的並不一定就是真的,耳朵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只有親自試了才知道其中奧妙。

下午分別是3班2班和4班的課,因為有了前兩個班的教學,到什麼過程學生會有什麼反應已經有所了解和準備,於是各個活動的銜接更加緊湊了一些,也就利用最後的3分鐘和學生們討論了一下時事。書面作業和中、對話交流時,最受學生青睞的事情是看電視“watch TV\ watching TV\ watching TV\ watches TV”,從電視裡他們也很關注奧運聖火傳遞、CNN不實報導這樣的事,“用英語告訴世界上別的國家我們中國的真實情況,讓他們了解我們美好的祖國”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英語又多了一個值得他們學習的理由。

再後來是體藝2+1,帶著我的跳繩班孩子們,聽從老李老師的指點,進行花樣跳繩,玩玩跳跳,他們最喜歡。在上課前網上查了些跳繩的常識,原來跳繩還能讓人長高,我也和他們一起跳著,希望我和學生們一起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