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德育隨筆

學生對德育是如何看的呢?我們去讀讀他們的隨筆了解一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學生德育隨筆,希望你喜歡。

學生德育隨筆篇一

周校長:

您好!

這是我離校以來第一次跟您聯繫,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跟您訴說我這些年的經歷,我目前在北京的一家小公司就職,工資不高只有2500一個月沒有任何的補助,按照別人的說法就是我以這個薪資水平能在北京生活下來是的奇蹟,公司現在正在成長中,我算是升級成為儲備經理了,剛剛給我漲到2800。公司人員不多,大家相處都很好,也許是不喜歡換地方,也許是不喜歡面對面試官,或者是不願面對有可能成為同事之間的鈎心鬥角,我在目前的公司已經工作了2年,從我到北京穩定工作之後就沒有換過工作了。我不知道換工作會不會更好。心裡想著要努力的好好生活,努力掙錢,至少要讓父母覺得我在這邊生活還好。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我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兒開始出發,沒有目標,沒有轉折點,似乎一切都只是開始,卻從不前進。面對這現實和理想之間,忽然覺得自己似乎並沒有那么的好,似乎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然後就是混吃等死,這樣的心裡和狀態讓我精神處於極度的分裂,一面再說你現在還年輕,才開始,會越來越好的;一面卻再說,你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就這點出息,也就一輩子只能這么乾混下去。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無法跟家人訴說,不知道怎么跟朋友交談,一切都只能壓在心裡。想要更好的成長,卻發現前方一片迷霧,沒有路,只能原地打轉。家裡人的希望我能回去發展,可是我卻不願一輩子困在一個城市,不願一個人,又似乎內心總是在圍城裡。那座城只有我一個人。我是否應該聽從家人的選擇回到家鄉去開始,或者讓自己在那路上一直尋找自己自己真正的方向?

不好意思,讓您看這封沒頭沒尾的信。也謝謝您能看這封信。

祝:身體健康!

08級學生

我一邊看,一邊沉思。回復如下:

你好!首先感謝你的信任,願意向我傾訴。這是我讀過的寫得最感人的一封學生來信,說明你的生活和經歷已經給了你成長。你應該為此自豪!

我沒有在北京生活過,但能夠理解你的壓力和困惑。以後還要成家生孩子,壓力只會更大。這個時候,建議你評估一下自己的未來,包括回來之後的可能狀況,然後聽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見,做出你的決定。

人生的艱難,哪裡都有,所以你千萬不要過於焦慮。既然你現在幹得很好,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到哪裡都能幹好。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做決定的時候就可以泰然一些客觀一些。

由於我們的起點低於別人,所以我們的艱難就會多一些,這個我相信你應該早有預期。那么,我們需要更加務實的計畫好未來的生活。以你現在的薪酬水準,我覺得回來發展是一個選項。當然前提是乾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擅長的事情。

先做一些準備,不要急於做決定。在此之前,隨時歡迎溝通商量。

最後想問一下你的個人信息,如果方便的話。

回復之後,我心裡很不踏實,因為我覺得自己說了一堆大而無當的話,人家看了,一定不得要領。這個時候,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的感到了本領缺乏問題。於是,我想到了向微博上的老師求教。幾次發郵件徵求這個同學的意見都未得回復,我只好告知他:一直沒有得到你的回覆,估計是不方便吧。我打算發微博了,沒有署名,不會對你不利的。若有興趣,可關注我的新浪實名微博,直接看。

然後我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周京平:【求教】下班的時候收到一個電子郵件,說是我的學生,由於不是實名,我一時對不上號。他在北京工作兩年了,幹得不錯,收入不高。對於未來很是迷茫,家人希望他回來,自己心有不甘,於是求教於我。可是,我似乎只能說些大而無當的寬慰話。特此轉發,請各位老師指點迷津,我會及時轉達。謝謝!

很快就有跟貼。第一個是電通東派廣告數字行銷事業部總經理@李粹文老師:迷茫來源於現實,把夢想或者說想的目標禁止了。其實現在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想自己要什麼(未來)。如果在現在的地方得不到往夢想的地方,應該換,如果在這可以得到成長,可以留下。年輕有時需要突破,不要問自己現在能幹什麼,而是問自己想要什麼。來決定自己該怎么做。

另一個老師(@菁小妹保兒)我覺得像是我們學校的,TA說:我覺得還是在於他自己的追求!北京機會多,見識廣但住房壓力大;回家後假如有比北京更好的發展也好,起碼陪在父母身邊!無論在哪,快樂就好,跟著自己的心走!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北大青鳥一班賈中意同學通過微信建議:1,穩定固然是好事,但是俗話說得好,人挪活嘛。在換工作後,薪資也會隨著你的經驗而增長。2,公司領導和老闆永遠都會說或者用一些辦法留住你,所以總是會聽到一些貶低你的話。3,沒有方向是每個北漂的必經之路,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不換環境,永遠發展不了自己所擅長,也不會增加自信。4,信念,最重要,如果搖擺不定,會讓你更加迷失。最後加油吧。

賈中意同學也在北京打拚,他的經歷決定了比我這個所謂的老師更有發言權。我對他說,希望在北京的校友們可以多多交流,互信鼓勵,互信幫助。

這封不期而至的學生來信,讓我夜不能寐,思緒萬千。它證明了我一直以來的觀點:1.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而我們老師只是一個比學生先行一步的學習者。2.教育的目標,不能局限於孩子們在校那幾年,而應以學生和我們的生命周期為度量。

我們的學生,以最低的人生起點,漂泊在社會底層。他們生活不好,我們於心何安!他們有困惑來求教,我們卻束手無策,於心又何安!

截至目前,他依然沒有回覆我。現在,我把這封信作為「德育隨筆」放到大家面前,希望老師們一起來幫幫他。同時呼籲,如果您收到了學生來信,請一定分享。

每一封學生來信,都是我們最好最有價值的工作指引和教育課題。

學生德育隨筆篇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更不能居高臨下地逼視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傷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們說話,平等地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分享孩子的快樂。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放開手,相信孩子會走得更好。作為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優等生,也愛班裡的後進生。我首先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經常同他們個別談心,從學習、心理、家庭等處了解學生。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寫到:“道德的營養和精神的中毒對人們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身體的危害一樣。”班裡有幾個很聰明,但非常調皮的小男孩。對於他們身上出現的不良行為,我沒掉以輕心,聽之任之,更不會因其學習成績好而包容。一次,班裡幾個平常成績、表現都不錯的學生搞惡作劇。我得知後,立即找他們談心,講道理,並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從那以後,這些同學也逐漸學會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上也有了更大的進步。

學生德育隨筆篇三

最近,報上時常提出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這一點對於我們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來說感觸尤深。雖然升學率年年在提高,但很難說學生的道德素質在不斷提高。老師感到學生越來越難教,我想這一點和學生及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都是分不開的。 道德素質包括愛國主義情感,團隊精神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幾方面內容。"一德立而百善從之。"一個道德素質高的人,無論乾什麼事,學習也好,工作也好,都能幹得很好。反之,我們不能期望一個道德素質不高的人,把學習學好,工作乾好。即使在學校能考出高的分數,將來到社會上也不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一說法顯然有亡羊補牢的感覺。而對於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在這一點上更應未雨綢繆。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應該比教會他們一門功課,一種技術更為重要得多。所謂"學做事要先學做人。"道德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而作為與學生每天相處最多的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一. 言傳身教

一位教育學家說,任何章程,任何綱領,無論設計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沒有教師給學生以個人的直接影響,深入學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老師,班主任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則"喊破喉嚨也枉然。"班主任的行動是無聲的命令,班主任身體力行,學生會把班主任作為效法的榜樣。

二. 創建良好的班級風氣

學生的態度和道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同伴集體的行為準則和風氣決定的。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優良的品質的形成和不良品質的改變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倘若一個班集體有共同的目標,嚴明的紀律約束,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關係和諧,融洽,大多數學生奮發向上,那么,個別品德不良的學生,也由於受到良好的集體氣氛感染會很快變好。班主任應學會運用表揚,當某種好的道德行為出現時,班主任及時在班級中進行表揚,這種表揚不一定是物質獎勵,只要口頭讚揚,甚至向學生微笑,表示親昵,同樣能產生良好的強化作用。這樣其他學生也會爭著出現同樣的道德行為,受到老師的表揚。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應引導學生更多地利用內部獎勵,讓學生對自己的道德行為本身獲得滿足,感到愉快,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反之,倘若老師缺乏細心的思想工作,隨意運用批評,甚至對學生當面諷刺,挖苦,讓學生離開課堂,找家長,甚至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口服心不服,凡此種種,造成師生關係緊張,感情對立,對良好品德的培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