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隨筆

《魚游到了紙上》是語文書本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隨筆篇一

《魚游到了紙上》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一、研讀教材,把握重點,力求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目標明確

準確生動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在文本解讀時,我主要從普通讀者、學生收穫、教師教學三方面潛心研讀教材。

作為一位普通讀者賞讀課文,隨著作者對文中主人公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愛魚成癖、觀魚似醉、畫魚如生的聾啞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漸清晰豐滿起來。同時還感悟到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對人物外貌、神態、動作刻畫傳神,細緻入微、耐人尋味。

第二步,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

在此基礎上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將課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學的“精華”篩選出來,作為教學的“核心”部分,這些核心往往居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處,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語段、一個情感點。我抓的是題眼“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課堂上就將此做為教學的切入點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著力點,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深入研讀,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創新點、發展。當然這一課特殊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不止一處,還可以抓“舉止特別”“忘我的境界”“融為一體”,這些點,都能夠引出本文的重點詞句,但不管抓哪一個,目的就是提煉教材精華,使教學內容更簡約。

根據學段要求、學情以及本文的特點,確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青年人繪畫時專注、勤奮的品質。

3、通過邊讀邊想像,體會重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對人物描寫的細緻傳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學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二、抓住四個著力點,實現發展性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學生圍繞課題和本文一個含義深刻的語句提出了“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為什麼說”先游到他的心裡“這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這兩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課堂上,當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抓重點詞,經選訓練點,在訓練中得到發展: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進行語文字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專注和忘我,又感悟到這樣的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不僅讀出詞語表面的意思,還讀懂了詞語背後蘊含的東西。在這樣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3、抓重點句,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讚嘆著、議論著,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讚嘆著、議論著“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播放背景音樂、創設情景,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為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4、抓重點段,在品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課文第七自然段細膩、生動地描寫了青年人作畫時的一絲不苟和技藝嫻熟,把金魚畫的栩栩如生。教學時通過想像情境、品味詞句,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進行對比,反覆朗讀,學生進入了文本,漸入佳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能成誦,積累語言,實際上是水到渠成。

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隨筆篇二

《魚游到了紙上》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勞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深。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入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在課的開始,我故意在黑板上板書課題——“27 魚 到了紙上”,學生一片譁然:“老師,你寫錯了?”“老師,還有一個“游”字!”學生七嘴八舌地指出我的錯誤。我隨即引出“魚不是游在水裡嗎?魚怎么會游到紙上?是誰讓他游到了紙上?”讓學生帶著疑問初讀課文,體會“游”字的巧妙,然後借“游”字通讀課文,引出 “青年是怎樣讓魚游到了紙上?”進行探究。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一直非常活躍。之後感悟“魚游到心裡”和“魚游到紙上”的關係。透過這個問題學生就能體會聾啞青年的專注、勤奮。在學生體會到聾啞青年的美好品質後,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把握課文的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找出聾啞青年的“特別”之處,“呆呆地”“靜靜地”“工筆細描”“一絲不苟”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等詞句,明白了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和魚先游到心裡的關係。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很容易就把這一難點突破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自我參與,自我調節的學習環境,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教學隨筆篇三

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題目入手,自主提問。針對問題,一步步探討。為什麼說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魚怎么就能游到紙上?。感悟“魚游到心裡”和“魚游到紙上”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裡”,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則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

為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教程: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複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為什麼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裡”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後,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並反覆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把魚記在心裡了。”“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胸有成竹了。”我順勢引導,“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游到了心裡。”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裡”,並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裡也有不少遺憾:

1、學生的發言面不夠廣。

2、學生動口動腦多了些,但動筆幾乎沒有。

3、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設計了回扣“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句段,在“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的追問中感悟“先游到了心裡”,並順勢明白了這兩者的關係。最後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感覺很好。